玄武宫西侧,千秋此阁尊。
云移知岳立,松响似涛翻。
鹤并炉烟起,鹅因墨沼存。
晓来看玉检,杖策过天门。

【注释】

玄武宫:古代帝王所住的宫室,位于长安城北。西侧:指皇宫的西面。白岳:即华山,在长安以西。樃(máng)梅庵:即梅花庵,在长安西南。炼师:道士,这里指吴炼师。西阁:此阁指华严寺。

【译文】

玄武宫的西侧有座高阁,千秋万代都尊称它为最。

云移知山高耸,松响似涛声汹涌翻涌。

鹤并炉烟而起,鹅因墨沼而存。

清晨来观赏玉检,拄杖过天门。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游览华严寺时所见之景,以及在此地观景时的感慨和遐想。

首句“玄武宫西侧,千秋此阁尊”,写诗人登上华严寺的高楼,远眺华山的雄姿。玄武宫是唐玄宗的寝宫,位于长安城的北边,所以诗人登临华严寺高楼,正好可以远看玄武宫。“千秋”二字,既表明时间之长,又显示了华严寺的古老与宏伟;“此阁尊”三字,则表明华严寺地位的重要,同时也显示出诗人对这座古刹的尊崇之情。

第二句“云移知岳立”。华山巍峨挺拔,直插云霄,站在高处,放眼四望,只见山峦起伏,层层叠叠,云雾缭绕于群峰之间,使群山如海潮般涌动,宛如大海一般壮阔。诗人抓住这一特点加以刻画,形象地表现了华山的雄伟气势。

第三句“松响似涛翻”。“松响”指的是华山上松树的声音,清脆悦耳,回荡在空中,使人感到如同海中波涛翻滚一般;“似涛翻”则是比喻,用“涛翻”来形容“松响”,将大自然的音响比作了海浪的涛声,更生动地表现了华山上松树林的生机活力与壮美景色。

第四句“鹤并炉烟起”,“鹤并炉烟”是说华山上的道士在炼丹的时候,烧火做饭用的木炭冒出了袅袅香烟,与周围的山峰、树木相映成趣;同时,也表达了道教修行者的清修生活情趣。“鹅因墨沼存”则是说华山上道士们常常在水潭旁研墨写字作画,而墨汁落入池水中就变成鹅。这几句诗通过描绘华山的自然景色和道士们的生活情趣,进一步烘托出华山的神奇美丽与宁静祥和之气。

最后一句“晓来看玉检”,意思是清晨起来欣赏华山上的玉石雕刻,以领略华山的壮丽风光。“玉检”是指山上石刻的碑文,其中不乏精美的书法艺术。诗人站在华山脚下仰望山顶,发现那玉石雕刻的碑文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夺目,让人陶醉不已。“杖策过天门”则是形容诗人手持拐杖行走于华山绝顶之上,越过层层叠叠的山峰,最终到达了华山的极顶——天门峰。这里的“天门”并非真正的自然景观,而是用来形容华山绝顶的壮观景象。

整首诗通过对华山的自然景色和道士们生活情趣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华山壮丽风光的赞叹之情以及对道教文化的独特见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以及文人骚客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