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阳人已远,汴上客如何。
以我陆沉久,思君蓬转多。
风烟不终夕,天地一悲歌。
差慰穷愁色,清光满薜萝。

【诗句注释】

浔阳:即江西九江。

汴上客:指在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客人。

陆沉:比喻被贬官远谪,沉沦下僚,不得志。

蓬转: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

悲歌:悲伤的歌声。

差慰:稍微宽慰,略能安慰。

穷愁色:深重的忧愁和烦闷的神色。

清光:清亮的光芒,这里指月光。

薜萝:香草名,此处泛指高洁的品格。

【译文】

我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你在汴京还好吗?

因为我长期沉沦,所以思念你的心情更多。

风烟不能终夕,天地之间只能发出一声悲歌。

稍微宽慰一下我那深重的忧愁和烦闷的神色,明亮的月光照耀着高洁的品行。

【赏析】

《中秋夜与吴明卿同游五父林因访之江上赋诗甲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二年(西元一〇七九年)中秋时所作。当时作者被贬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团练副使,与友人吴明卿在中秋之夜游玩于五老峰下,因怀念远在京城的故交而写下这首词。此词写秋夜月下的怀思之情,情真意切,意境清丽。全词由景到情,由实入虚,情景相融,浑然天成。

起句“浔阳人已远”,以问语开篇,点出了自己远离故乡,身处异乡的处境。接着“汴上客如何”一句,则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故土、故人的眷恋之情。这两句既写出自己被贬后身处异地,又表明自己心中始终念念不忘故土和故人,感情真挚深厚。

接下来“以我陆沉久,思君蓬转多”,两句承接前句,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孤独感和思乡情怀。这里的“陆沉”和“蓬转”分别用来形容自己长期沉沦、不得志的状态以及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的漂泊生活。这两句词不仅描绘了自己在异乡的生活状态,更通过这种状态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第三句“风烟不终夕,天地一悲歌。”则是从整体上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月下景象。在这里,“风烟”形容秋风和烟雾交织的景象;“天地一悲歌”则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在异乡听到风吹草动、看到明月升起时所产生的悲凉之感。这两句既写出了中秋之夜的凄清氛围,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悲凉之情。

最后一句“差慰穷愁色,清光满薛萝。”则是对自己处境的一种自我安慰。在这里,“差慰”意为稍微宽慰、略能安慰;“穷愁色”则是指自己深沉的愁苦之色;“薛萝”是一种香草名,这里用以象征自己的高洁品格。这两句词既表现出自己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理想的追求,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坚定和信念。

整首词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清丽,情感真挚深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