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霜一叶下,陵木忽苍然。
玉漏秋偏急,银灯夜不迁。
卷芦军幕外,促织客床前。
回首思园邑,天山片月悬。
诗句注释与赏析:
- 陵祀毕夜还昌平馆
- 陵祀毕:结束对某地的祭祀活动。
- 夜还昌平馆:在夜晚返回昌平馆,昌平馆应是作者临时休息或接待的地方。
- 清霜一叶下,陵木忽苍然
- 清霜一叶下:清晨,一层薄薄的霜覆盖着叶子。
- 陵木忽苍然:陵墓周围的树木在霜冻之下显得更加苍老和静谧。
- 玉漏秋偏急,银灯夜不迁
- 玉漏秋偏急:玉制的计时器反映着秋风的到来,时间似乎过得特别快。
- 银灯夜不迁:夜晚的灯光明亮而持久,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暗淡。
- 卷芦军幕外,促织客床前
- 卷芦军幕外:在军营之外卷起芦苇,可能表示一种准备或是迎接新的开始。
- 促织客床前:在客人的床边放置一只蟋蟀,可能是为了营造一个宁静舒适的环境。
- 回首思园邑,天山片月悬
- 回首思园邑:回想起家乡,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
- 天山片月悬:天空中挂着一轮明亮的月亮,仿佛是天边的一片云彩。
译文:
结束了一天的祭祀活动,我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回到昌平馆。初升的晨霜覆盖了树叶,使陵墓四周的树木显得更加苍老。计时器显示秋天已经到来,夜晚的时间似乎变得特别快。在军营之外卷起芦苇,或许是为了迎接新的挑战。客人的床边放着一只蟋蟀,可能是为了让环境更加宁静舒适。思绪飞向远方的家园,天空中挂着明亮的月亮,仿佛是天边的一片云彩。
赏析:
这首诗以“陵祀毕夜还昌平馆”开篇,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接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霜、陵木、玉漏、银灯等元素,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秋意的氛围之中。然后,诗人转而描写自己身处军营外的情境,以及在客人床上摆放蟋蟀的细节,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天边明月的赞美。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又有对人情世故的深刻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