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谯山水部,茅舍托深栖。
庶子泉堪酌,琅琊石更题。
仙踪玄岳北,乡梦大江西。
便学陶弘景,朱门揖杖藜。

【注释】

南谯:即滁州,今安徽滁县。

茅舍:简陋的住房。

庶子泉:指滁州的泉水,以“庶”字为名,表示庶民之水。

琅琊石:指琅琊山的石头。

仙踪:指仙人隐遁的踪迹,此处泛指隐居之地。玄岳:指太山。

乡梦:指思乡之情。大江:指长江,这里借指故乡。陶弘景:南朝齐梁间的著名道士,曾任句容令,后隐居句曲山(今江苏句容西南),自号华阳隐居。

朱门揖杖藜:意思是说陶弘景曾作官,有官服和拄杖,但后来归隐田园,过着隐居生活,所以用“朱门揖杖藜”来形容他。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聂山人还滁州时的赠诗。诗中对南谯山水、茅舍、泉、石等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尤其是将仙迹与隐居地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对友人归隐田园生活的祝福。全诗语言平实却意蕴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独特理解。

首联写送别的地点在南谯,以及友人暂回故里的情景。南谯位于今安徽滁州,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地,同时也是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因此在这里送别友人显得十分自然。诗人用“山水部”形容这个地方的自然风光,而“托深栖”则表达了对友人暂回故里的同情和祝福。

颔联写泉水清冽可口,石碑上刻着古人的名字。诗人用“庶子泉堪酌”形容泉水清澈甘甜,足以让人畅饮;“琅琊石更题”则描绘了古人在此留下足迹的情景。这里的“琅琊石”指的是琅琊山的石头,而“题”则意味着刻字留痕。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暂回故里的美好祝愿和对他才华的赞赏。

颈联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意和祝福。“仙踪玄岳北”暗示了友人的隐居之地可能也在北方的太山附近;“乡梦大江西”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思念故乡的情感。这里的“大江”指的是长江,也是诗人故乡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两联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他的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尾联则是诗人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便学陶弘景,朱门揖杖藜”意味着诗人希望友人能够学习陶弘景那样的隐逸生活,不再为世俗所累。这里的“朱门”指的是富贵人家的大门,“揖杖藜”则意味着拿着手杖,这是隐士常用的装束。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友人能够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的祝愿,同时也传达出他对自然、对人生的独到见解。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和对他未来的殷切期望。同时,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