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自汝南裔,家多闽越书。
青箱修世业,赤管待公车。
海月帆光里,江花镜彩馀。
游邛还建节,人识马相如。

【注释】

君自汝南裔,家多闽越书:你来自汝南(今河南汝南),家乡有许多闽地(指福建)的书籍。

青箱修世业,赤管待公车:你家族世代以经学为业,等待朝廷选拔的官员(指举人)的到来。青箱是古代用来装书籍的箱子;修世业即从事经学事业,代指读书;红管即笔。

海月帆光里,江花镜彩余:海上明月和江上的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美丽。

游邛还建节,人识马相如:你到邛州任职时还戴着马援的冠帽;人们认识你是像司马相如一样的贤士。

【赏析】

袁宏道(1568—1642),字中道,号石公,又号玉泉道人、无休居士等。他是明朝著名文学家,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他一生好客,酷爱山水,喜欢饮酒,性格豪爽直率,为人坦荡磊落,不拘小节。此诗写袁宏道送其好友袁仲思归闽应举的故事。袁宏道在《送别序》里说“余少同友人过闽,尝登鼓山,望见海日初升,霞光万丈,遂有作”,而此诗所写就是作者与好友登鼓山观日出之事。

首联点明题旨:“君自汝南裔”,“家多闽越书”二句交代了袁中道的籍贯与家学渊源;“家多闽越书”一句既点明袁中道是福建人,也暗示了他博学的家学渊源。从“闽越书”可以想见,他的祖上是很有学问的。“家多闽越书”一句,不仅说明袁中道家学渊源,而且还暗含着他将来必定要干一番大事业的意思。

颔联紧承“家多闽越书”,写他的学业与前程。“青箱修世业”一句,表明袁中道从小立志做官,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家学渊深,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所以立志做官来报效祖国。“修世业”即学习治理天下的事业。“赤管待公车”一句,表明袁中道将来一定会做大官。因为“公车”是指天子所乘的车,也就是皇帝坐的车驾。“公车使者”是皇帝派出去巡视四方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派驻各地的监察员或调查员,所以这里用“待公车”一词表示袁中道将来一定会做大官。

以上两句是对“家多闽越书”这一典故的阐发。“青箱”一词,出自汉代扬雄《法言·修身》:“昔老聃著德篇以遗王侯,历选青箱之书。”意思是老子著德经给王侯看,历选各种经典著作。后来就用“青箱”一词来泛指藏书丰富的人家。“修世业”一词,出自《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论语集注》)。意思是孔子认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一般都不会触犯上级的权威,而不善于尊敬上司却喜欢捣乱的人就很少。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你家藏有丰富的书籍,你将会成为一个治理国家的贤能之才。

颈联描写袁中道游宦的经历。诗人先写他游宦的经历:“海月帆光里”,写他乘船出海赏月;次写他在江边看到的景象:“江花镜彩余”,写他观赏江上的春色。这两句诗写得非常生动优美,富有诗意。

尾联写袁中道在游宦过程中的高尚品德:他到邛州任职时还戴着马援的冠帽;人们认识他是像司马相如一样的贤士。

此诗是一首送别之作。这首诗通过描写袁中道与其好友袁仲思游宦的经历及其高尚品德,表达了诗人对其的赞美之情。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优美,富有文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