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深南斗墟,朱草半凋疏。
洞长三花树,山藏二酉书。
良常曾不远,宛委更何如。
纵检残编在,惟堪老荷锄。

【解析】

本诗首句“云深南斗墟”,点出地点,说明作者在石室山的某个地方。第二句“朱草半凋疏”写景。朱草即朱槿,是南方的一种花卉;“半凋疏”说明季节已进入深秋。第三句“洞长三花树”写景。三花树是一种树木,这里用它来代表山中幽静的环境。第四句“山藏二酉书”,写人。“二酉”是地名,位于今四川巫山县境内,传说是古代藏书之地,所以称其为“藏书之地”。诗人在这里借指山中有人隐居读书。第五句“良常曾不远”,写物。良常即良常山,是汉代名山之一,与“二酉”一样也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第六、七句写景。“宛委”指的是《尚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伏羲氏时就有《尚书》了,但真正的《尚书》成书于孔子时代,故称《尚书》。“宛委”又指《山海经》,据说《山海经》是一部记载神话和地理的书,其中有许多奇异的故事,如女娲补天等。“更何如”,意思是说,这些书籍都藏在山里,那么作者自己是否也像它们一样呢?最后一句“纵检残编在,惟堪老荷锄”,写意。“荷锄”是农民的形象,这里用来比喻隐士。

【答案】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石室山游览的所见所感。首句点明时间、地点。第二句写景物特点:秋天,朱草已经凋谢;山中幽静的环境。第三句写人物:山中有读书人,他们正在阅读《尚书》等经典文献。第四、五句写物:良常山和二酉山都远离尘世的喧嚣,有隐居之志的人很多。第六、七句写意,诗人认为他们都是隐者。最后一句写意:诗人自问,我是否也能像他们那样过着隐逸的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