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峡束江水,千峰不可攀。
庐皆匡氏宅,壁似谢公山。
有迹游方外,何心出世间。
倘逢乘鲤客,明月棹歌还。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入峡”是这首诗的第一句,写江水从狭窄的峡谷中流出,两岸千峰耸立,高不可攀。“一峡束江水,千峰不可攀。庐皆匡氏宅,壁似谢公山。”第二、三句是说峡谷像一条大河将江水束缚起来,两岸山峰如屏障般高大。诗人由景及人,想到自己身处此地,不禁感叹道:“这里就是匡家居住的地方吧!”“壁似谢公山”一句又让人联想到了名胜古迹谢公墩。“有迹游方外,何心出世间。”“方外”,佛家用语,指佛教以外的一切事物与活动场所,此处指隐士们居住之地。“何心出世间”,意思是:他们没有世俗的名利之念,过着隐居的生活。“倘逢乘鲤客,明月棹歌还。”第四、五句的意思是:倘若遇到那位乘坐鲤鱼的客人,那么我就乘着月亮的光辉,唱起渔樵问答的歌曲回家去。
【答案】
“一峡束江水,千峰不可攀。”江水流经狭窄的峡谷,两岸山峰耸立高峻,难以攀登。“庐皆匡氏宅,壁似谢公山。”“匡家”代指隐者匡衡,“谢公”指的是东晋时期著名文学家、画家谢安。“有迹游方外,何心出世间。”“方外”即方外之士,泛指隐士;“世间”指尘世人间。匡衡曾为避仇而隐居不仕,谢灵运则因仕途不顺退居会稽东山,二者都以山水为伴。“倘逢乘鲤客,明月棹歌还。”假如能遇到乘船而来的客人,我将在月夜下,唱着渔歌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