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穫在兹日,田家水旱忧。
东皋犹惜雨,北崦稍宜秋。
粳秫收堪积,鸡豚饱易游。
老夫思食力,贷不向河侯。

【注释】

刈稻:收割稻谷。

舍穫(huò):收获。在兹日:即在今天。

田家水旱忧:农家的水旱之灾,令人担忧。

东皋(gāo):山名,在河南汝阴西。

北崦(yǎn):山名,在汝阴县东北。

粳(jīng)秫(shū):一种稻米。

鸡豚(zhùn):小猪。

河侯:指河伯。

【赏析】

这是一首写农事生活的诗。诗人通过描绘农事活动的各个方面,表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丰收的喜悦。全诗朴实无华,语言通俗易懂,却能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

“舍穫在兹日,田家水旱忧。”这两句诗是说今天收获稻谷,但农家又为水旱灾害而忧愁。这里所说的“舍穫”,是指收获稻谷的意思。“兹日”,就是这一天。“在兹”二字,表示时间上的一个阶段,即收获季节的一天。“田家”指的是农民。“水旱”,分别指雨水过多、天旱等自然灾害。“犹惜雨”,意思是还怕下雨;“稍宜秋”,意思是稍稍适宜秋季。这两句诗写出了农民们对天气变化的忧虑,反映了他们生活的艰辛和困难。

接下来是第三句:“东皋犹惜雨,北崦稍宜秋。”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东边的山坡上,人们还担心着雨天的来临;而在北边的山岭上,人们则觉得秋天已经来了。这里的“东皋”指的是东山坡,“北崦”指的是北山岭。“犹惜雨”,意思是还在担心着雨水;“稍宜秋”,意思是稍微适合秋天的到来。这两句诗进一步表现出农民们对天气变化的忧虑和不安。

再往下是第四句:“粳秫收堪积,鸡豚饱易游。”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粳米和秫米可以收集起来储备粮食。猪牛羊可以吃饱了,容易出游。这里的“粳秫”指的是两种农作物,“鸡豚”则是指家禽家畜。“收堪积”指的是可以收集起来储备粮食;“饱易游”则是说家畜家禽都吃饱了,容易出游。这两句诗写出了农民们丰收后的喜悦心情和生活状态。

第五句:“老夫思食力,贷不向河侯。”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老翁想要吃一顿好饭,可是没有钱借给河神。这里的“老夫”指的是作者自己。“食力”指的是吃饭。“贷不向河侯”则是说无法把饭钱借给河神。这里的“河侯”指的是河神,因为古代传说中,黄河之神名叫河伯。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后生活改善的渴望和对河神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农民生活场景的描绘和对农民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农民们的辛勤劳动和丰收的喜悦,也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同时,这首诗在艺术上也有其独特之处,如平实的语言、朴素的风格、生动的形象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