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寒犹虩虩,竹湿更飕飕。
冬稍行春令,臣应代主忧。
浥刍怜病骥,漂粒念饥鸥。
况是连阴热,何人问喘牛。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句含义的理解,赏析古诗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诗是一首咏物言志之作,诗人在风雨雷电的交响曲中,联想到人世冷暖,时势变迁,表达了作者的忧国爱民之情。
“檐寒犹虩虩,竹湿更飕飕”,意思是:屋檐下仍挂着冰凌,雨后的竹林更加萧瑟,风声、雨声交织成一片雷鸣电闪的交响曲。“虩虩”是形容寒冷,“飕飕”是形容风吹竹叶的声音。
“冬稍行春令,臣应代主忧”一句,意思是:冬天稍稍地有了点春天的气息,我作为一介平民百姓应该忧虑国家的命运。“冬稍行春令”,这里指的是气候渐暖,但仍然没有摆脱严寒;“代主忧”的意思是:替君主担忧国事。
“浥刍怜病骥,漂粒念饥鸥”两句意思是:湿润了饲料怜悯着生病的骏马,漂洗着谷物想到饥饿的鸥鸟。“浥刍”是湿透饲料。“漂粒”是漂洗谷物。“怜病骥”是怜悯生病的骏马;“念饥鸥”是想念饥饿的鸥鸟。
“况是连阴热,何人问喘牛”,最后两句的意思是:而且天气又持续高温干旱,谁还去询问耕田的水牛是否喘气?“连阴”指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问喘牛”是询问耕田的水牛是否有喘息之劳。
【答案】
译文:
屋檐下的冰凌还没有融化,雨后的竹林更加萧瑟,风声、雨声交织成一片雷鸣电闪的交响曲。冬天稍稍地有了点春天的气息,我作为一介平民百姓应该忧虑国家的命运。湿润了饲料怜悯着生病的骏马,漂洗着谷物想到饥饿的鸥鸟。况且天气又持续高温干旱,谁还去询问耕田的水牛是否喘气?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之作,诗人在风雨雷电的交响曲中,联想起人世冷暖,时局变迁,感慨万千。首句写冬日景象,次句写冬末初春的气候特征,第三句写时局的变化。后三联则分别从不同角度来表现这种变化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和影响。前二句用“虩虩”、“飕飕”来形容寒冷和萧瑟,用“冬稍行春令”来形容时局变化。后二句以怜悯疾马和怀念鸥鸟来比喻自己关心国事的心情。末联则通过写连阴天、问水牛等现象表现旱灾严重,而百姓苦不堪言。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意境开阔,富有哲理,耐人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