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犬薪蒸共一车,入山真与世情疏。
家随子季移秦望,粮学通明食禹馀。
瓠叶尚堪供享射,秫田那得废耕锄。
植林开涧吾生事,谁向名山问著书。

【注释】

  1. 潘少承:指诗人的朋友。
  2. 西樵山:在今广东省,因山上多有樵夫而得名。
  3. 铁泉精舍:即铁泉寺,位于西樵山。
  4. 子季:指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时著名的文学家和隐士。
  5. 通明:这里指陶渊明的诗风清新明畅。
  6. 瓠叶:古代祭祀用的植物。
  7. 秫田:用高粱或大麦等农作物种植的田地。
  8. 名山:指有名的山峰。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退居西樵山后,与友人潘少承一同卜居于铁泉精舍的日子。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之情。
    首联写诗人与潘少承进入西樵山,共同享受田园生活。“鸡犬薪蒸共一车”,形容他们简朴的生活;“入山真与世情疏”,表明了他们对世事的淡泊和超脱。
    颔联则描绘了他们在山中的生活状态。“家随子季移秦望”,指的是他们的住所如同陶渊明所居的桃花源一样,远离尘嚣;“粮学通明食禹余”,描述了他们在山中自给自足的生活,粮食和知识都来源于自然和农耕,体现了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颈联进一步描写了他们的田园生活。“瓠叶尚堪供享射,秫田那得废耕锄”,意思是说,他们依然保持着陶渊明的生活方式,享受自然的馈赠;同时,他们也不忘耕种劳作,保持生活的稳定。
    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植林开涧吾生事,谁向名山问著书”,意思是说,他在山林中过着简单而又充实的生活,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内心世界,只有他自己能够体会其中的乐趣。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以及他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