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烽火到长安,阙下衣冠立马看。
北转储胥刍粟富,西来骠骑雪霜寒。
观兵帐外期超距,拜将庭中议筑坛。
细柳已屯江总制,月明羌笛满桑干。

【注释】

十月虏警书事三首:诗选自《全唐诗》卷二七九,《乐府诗集》入“杂曲歌辞。兵部鼓吹曲”。这首诗写边防军在长安城下阅兵的盛况。

甘泉烽火:甘泉宫是汉武帝时所建,位于今陕西淳化西北的甘泉山中。

阙下:指宫殿之下,即宫廷。

北转储胥:指在长安城以北转输粮食和兵器物资。

西来骠骑:指从西方来的骠骑将军。

观兵帐外:指在长安城观兵的帐篷之外。

期超距:约定比赛距离。

拜将庭中:指在朝廷拜将授职。

江总制:即江陵节制,指江陵节度使。

月明羌笛满桑干:意思是说月亮明亮时,羌族人民吹起笛子来,声音充满了桑干河。

【赏析】

此诗写边塞秋日的风光,歌颂了唐朝军队的纪律严整、训练有素。

首句“甘泉烽火到长安”,写甘泉宫中传来边报,于是长安城里的烽火也接连不断了。这一句,既写了战争的紧急,又写出唐王朝对于军事的高度警惕和严密控制,反映了当时政治上高度集中的状况。

次句“阙下衣冠立马看”,写皇帝亲自来到长安城下,检阅军队。这是一次盛大的阅兵式,场面十分壮观,皇帝亲临现场检阅将士,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准备接受检阅,场面十分热烈。

后两句“北转储胥刍粟富,西来骠骑雪霜寒”,写长安城以北转运粮食和武器物资的繁忙景象和西来骠骑军的艰苦环境。长安城以北是粮草物资的集散地,这里储备了大量的粮食和武器物资,为前线提供了充足的保障;而西来的骠骑将军则身经百战,不畏艰险,他们冒着严寒,日夜兼程,赶赴前线。这些形象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边疆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和对国家的忠诚奉献精神。

最后一句“观兵帐外期超距,拜将庭中议筑坛”,写在长安城的观兵帐外举行比武比赛,以考验士兵的武艺;同时在朝廷里讨论如何修筑防御工事的问题。这里既有对军队的训练和考核,也有对国家大事的讨论和决策。通过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示了唐朝军队的强大实力和威武形象,也表现了皇帝对军队的高度信任和重视。

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开阔壮美,通过描绘边疆秋景和战争景象,展现了大唐盛世的繁荣昌盛和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同时,通过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表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