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持锡此中回,精舍初成树始栽。
梵罢篱门明月上,定时钟阜白云开。
东林竹长霞为衲,西岳莲生石作台。
策里楞伽还欲授,许询都讲几时来。

诗句解析如下:

  1. 首句“十方持锡此中回”
  • “十方持锡”指的是僧人手持锡杖,象征着修行与教化。在佛教中,持锡是僧人的基本标志之一,代表了他们的身份和职责。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教义的信仰以及对僧人生活的尊重。
  • “此中回”则暗示了诗人在修行过程中的反思和领悟。这里的“回”字可以理解为回顾、反思,反映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入理解和实践。
  1. 次句“精舍初成树始栽”
  • “精舍”通常指寺庙或佛寺,是僧人修行的重要场所。这句诗描绘了新建的佛寺初具规模,需要精心打理的情景。
  • “树始栽”则形象地描绘了植树的过程,象征着新生和希望。树木的生长需要时间,同样,人的成长也需要经历各种磨炼和考验。
  1. 第三句“梵罢篱门明月上”
  • “梵罢”意味着寺庙中的诵经声停止,这是僧人开始休息的时候。这里的“篱门”是指通向寺庙的门,而“明月上”则描绘了夜晚明月升起的美丽景象。
  • 结合前面的诗句,可以感受到诗人在寺庙中的宁静生活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满足。
  1. 第四句“定时钟阜白云开”
  • “定时钟阜”指的是固定的时间,也即晨钟暮鼓的规律性。这里的“云开”意味着天空放晴,云彩消散。
  • 整句诗通过描绘晨钟暮鼓的节奏感和天空云彩的变化,传达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1. 第五句“东林竹长霞为衲”
  • “东林”通常指的是寺庙周围的竹林,这里用来象征清幽宁静的环境。而“霞为衲”则是将夕阳下的云霞比作衲衣,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艺术化表达。
  • 这句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还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意境的向往和追求。
  1. 第六句“西岳莲生石作台”
  • “西岳”指的是华山,以其险峻著称。“莲生石作台”则形象地描绘了莲花生长在石头上的情景,象征着坚韧不屈的精神品质。
  • 这句诗不仅赞美了华山的壮丽景色,还寓意了诗人对于人生挑战的勇敢面对和无畏精神。
  1. 第七句“策里楞伽还欲授”
  • “策里楞伽”可能是指佛教经典的学习或研究,这里的“授”指的是传授或教导。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的执着追求和愿意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他人的谦逊态度。
  • 通过这句诗,诗人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1. 第八句“许询都讲几时来”
  • “许询”可能指的是一位著名的学者或老师,这里用来指代诗人的朋友或同道。“都讲”在古代是一种教授知识的官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学术传承和文化教育的高度重视。
  • 整句诗传达了一种期待和向往,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或同行者的关心和祝福。

这首诗通过对佛教修行生活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自然界和人文环境的敏感与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