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楼清宴几人从,醉后还登第一峰。
绝壁烟云春草树,大江波浪夜鱼龙。
鸥惊帆影船船月,风急潮声院院钟。
谁信妙高台上客,霓旌千队绕芙容。

【注释】

夜集紫霞楼同登妙高台玩月 紫霞楼,即紫霞阁,在杭州灵隐寺前。

南楼清宴几人从 南楼清宴,指南楼宴会,是西湖的胜地。

绝壁烟云春草树 绝壁:陡峭的山崖,没有树木的。

大江波浪夜鱼龙 大江:指钱塘江;鱼龙:泛指江中水族,这里以“鱼龙”比喻浪花。

鸥惊帆影船船月 鸥鸟惊动了帆影,月亮照在船上。

风急潮声院院钟 潮声:潮水的响声。院院:寺院众多。

谁信妙高台上客 谁?谁相信有这样一位游客登上了仙山。妙高台:仙山名。

霓旌千队绕芙容 霓旌:彩旗;芙蓉:荷花。

【赏析】

《夜集紫霞楼同登妙高台玩月》是宋代诗人林升的作品。

此诗写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时林升任两浙盐监推官,因不满王安石变法,被诬奏罢免职,闲居家乡期间,常携友游山玩水,作诗自娱。此诗为其中一首。

首联:“南楼清宴几人从,醉后还登第一峰。”

南楼清宴,意谓南楼上的宴会,清宴:指酒席上的饮宴,也指宴饮。

几人从:几个人随行前往。

南楼清宴几人从:南楼上清宴有几人参加呢?从:从……中挑选。

醉后还登第一峰:醉眼之后,又登上了最高的山峰。

“南楼清宴”,点明地点和时间、人物,“几人从”,说明宴会规模。

首句写诗人与友人到南楼参加宴会的情景,第二句则宕开一笔,说诗人在宴会结束后,仍兴致勃勃地登上最高山峰去欣赏月色。一扬一抑,顿挫有致。

颔联:“绝壁烟云春草树,大江波浪夜鱼龙。”

绝壁烟云春草树,意思是山崖峭壁之上,云雾缭绕着春天的草木;长江之畔,浪涛滚滚如同夜海中的蛟龙。

绝壁:陡峻的山崖。

烟云:雾气。

春草树:春天里生长的草木。

大江:指钱塘江。

波浪:波涛。

鱼龙:泛指江中水族,用“鱼龙”来比喻江面起伏不定的浪花。

此联紧承上句,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之际,见江岸峭壁上云雾缭绕,绿草如茵,江面波澜壮阔,似蛟龙腾飞。

颈联:“鸥惊帆影船船月,风急潮声院院钟。”

鸥惊帆影船船月,意思是鸥鸟被惊飞,掀起的帆影映衬下,月光照耀下的船只仿佛在浮动的水中。

鸥惊:鸥鸟受到惊吓而起飞。

帆影:帆船上帆篷的影子。

船船月:每艘船的月色都十分明亮。

风急潮声院院钟:意思是风吹得十分急促,潮水声中传来了阵阵寺庙钟声。

此联描写诗人在江边观赏夜景时所见所闻,江中帆影与岸边月色交相辉映,江面波涛汹涌,潮声隆隆,而远处古寺钟声又增添了几分宁静的气氛。

尾联:“谁信妙高台上客,霓旌千队绕芙蓉。”

谁信:哪能相信?谁能够相信?妙高台:仙山名。

霓旌:五彩缤纷的旗帜。

芙蓉:荷花。

谁信妙高台上客:哪能相信有一位游客登上了仙山。

霓旌千队绕芙蓉:那千面旗帜环绕着荷花翩翩起舞。

此诗写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林升时任“两浙盐监推官”。他与苏东坡是好朋友,两人曾一起游赤壁,林升还曾在苏东坡写的《赤壁赋》后面题诗道:“读东坡先生赋赤壁之词,辄抗声慷慨,泪下数行。”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

首联写诗人与友人在南楼宴饮之后又攀登最高峰赏月饮酒的欢乐场面。颔联写诗人在登高远望之际,看到江岸峭壁上云雾缭绕,绿草如茵;江面波澜壮阔,宛如蛟龙腾飞;同时听到鸥鸟受到惊吓飞起的声音,以及风吹得十分急促的潮水声。颈联写诗人在江边观赏夜景时所见所闻,江中帆影与岸边月色交相辉映,江面波涛汹涌,潮声隆隆,而远处古寺钟声又增添了几分宁静的气氛。尾联写诗人登上仙山后看到的美景:千面旗帜环绕着荷花翩翩起舞,多么神奇美妙!

全诗语言清新流畅,意境深远,富有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