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闻登岱俯黄河,曾问秦松近若何。
京口我寻三诏洞,吴门君去五噫歌。
精庐雪后留瓢笠,曲径春深长薜萝。
满目白云今出岫,石床终夜梦沧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过焦山访郭次父不遇》。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遥闻登岱俯黄河:这句话的意思是远远地听说你登上泰山俯瞰黄河。”岱”在古代是指泰山,因为泰山在古代被视为五岳之一,因此用”泰山”来指代。”黄河”则指的是中国的母亲河,位于山东省。这句话表达了对泰山之巅俯瞰黄河的壮阔景象的向往。

  2. 曾问秦松近若何: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泰山上的古松——秦松的询问和关切。”秦松”很可能是指历史上著名的秦松树,这棵树因其坚韧和生命力而闻名。这里表达了对这棵古树的关心,以及它可能遭受风雨侵袭的担忧。

  3. 京口我寻三诏洞:这句话提到了诗人在镇江(今江苏镇江市)寻找“三诏洞”。这个地点可能是一个著名的道教洞穴,也叫做玉虚洞,位于镇江市的北固山上。这里可能隐含了对道教文化的探寻和对神秘自然景观的探索。

  4. 吴门君去五噫歌: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在访问一位名叫郭次父的朋友时,听到他在离开时的叹息声,即《诗经》中的《五噫歌》。”吴门”指的是今天的苏州市,因为古时苏州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这里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以及对朋友离别的感慨。

  5. 精庐雪后留瓢笠: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雪后的精庐停留,手持瓢和笠的景象。这里的”精庐”可能是指一间简陋的小房子或者书房,”瓢”是一种用来舀水或装食物的器具,”笠”是一种遮阳的工具。这句话表现了诗人在寒冷天气里寻找温暖和庇护的情景。

  6. 曲径春深长薜萝:这句诗描述了春天时,一条弯曲的小径两旁生长着薜萝。薜萝是一种常绿藤本植物,以其蔓延的生长方式而得名。这里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7. 满目白云今出岫:这句话传达了诗人眼前所见的景色——满眼都是飘动的白云,它们就像山峰一样从山谷中升起。”岫”指的是山间凹进的地方,这里用来形象地比喻白云的崛起。

  8. 石床终夜梦沧波: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石床上度过一个漫长的夜晚,梦境中他梦见了波澜壮阔的水波。”沧波”在这里指的是大海,象征着广阔的水域。这句话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向往和内心的感受。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情的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