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落河山老褐衣,酒徒久已到门稀。
忽看汴上传书札,自笑淮边买钓矶。
嵩室倘攀珠树去,罗浮将望铁桥归。
他时鸿宝君堪授,不羡青云羽翼飞。
【注释】:
落落河山老褐衣——落落:形容人孤独失意的样子;河山:代指汴州一带的山河。褐(hè)衣:粗布衣服。
酒徒久已到门稀——门,同“闽”,闽地,泛指客居他乡。稀,稀少。
忽看汴上传书札——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传书札:传递书信。
自笑淮边买钓矶——自笑:讥笑自己。淮边:淮水之滨。钓矶:钓鱼的地方。
嵩室倘攀珠树去——嵩室:即嵩山之室,嵩山在河南省登封县;攀:攀登;珠树:美玉之树,比喻高官显位;洛京:洛阳,唐代都城;嵩山:在洛阳南面,是著名的道教圣地。
罗浮将望铁桥归——罗浮:广东罗定县,古称罗山、罗浮山;铁桥:即大石佛寺,在广东省罗定市;洛京:洛阳;
他时鸿宝君堪授——鸿宝:喻指贵重的宝物;堪:可以,值得。
不羡青云羽翼飞——青云:古代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宫;羽翼:鸟的翅膀,这里比喻官职或地位。
【赏析】:
此诗为酬答邵长孺所作,邵元善曾作《赠别邵长孺》诗,诗云:“我生幸有君相知,十年相见两参差。……君今去矣吾何归?……”这首诗与邵诗内容相近而又略有不同。邵诗表现诗人对邵长孺的深厚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而此诗则着重于表达诗人对邵长孺的崇敬和钦慕之情。邵诗中有“我生幸有君相知”等语,此诗则以“嵩室倘攀珠树去”、“他时鸿宝君堪授”等语表示诗人的敬慕之情。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部分(首联)写诗人对邵长孺的敬重之情。“落落河山老褐衣”,诗人用典表明自己的志向。“酒徒久已到门稀”,表明自己已经厌倦官场生活。“嵩室倘攀珠树去”,表明诗人仰慕嵩山,希望像嵩山那样崇高。“罗浮将望铁桥归”,表明诗人向往美好的事物。
第二部分(中间四句)写诗人对邵长孺的钦慕之情。“忽看汴上传书札”,忽然看见从汴州传来的书信,信里说邵长孺要离开京都去南方任职。“自笑淮边买钓矶”,诗人看到邵长孺要去淮河边买钓鱼用的石头做钓竿的石头了,就感到好笑。“嵩室倘攀珠树去,罗浮将望铁桥归”,既然邵长孺要去嵩山了,那就让他去吧!诗人希望他能像嵩山一样崇高,去南方任职后也能得到提拔重用,所以诗人希望他“堪授”,即能够得到重用。
第三部分(末联)总结全诗。“他时鸿宝君堪授,不羡青云羽翼飞”,诗人希望邵长孺能够得到重用,不必羡慕那些飞得很高的官,因为他已经有了嵩山那样的崇高的地位。
此诗通过赞美邵长孺的高尚品德和崇高地位来表达诗人对他的崇敬和钦慕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