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梯千仞石崔嵬,楚徼秦疆更此台。
竹外波声淮水堕,尊前秋色岳云开。
紫驰风急铜关险,白雁霜飞锦树哀。
郿坞燃脐君不见,莫夸雄视一州来。

【注释】

  1. 金刚台:在今河南省信阳市。
  2. 崔嵬(cuī wéi):高耸。
  3. 竹外波声淮水堕(hú shuǐ duò):指从竹丛外面传来的波涛声好像从淮水中坠落一般。堕,落。
  4. 尊前秋色岳云开(yǎn qiú qiū sè yě yún kāi):指在酒樽之前展现的秋景如同打开的云幕一般。
  5. 紫驰风急铜关险(zǐ chí fēng jí tóng guān xiǎn):形容山势险峻如铜关。
  6. 白雁霜飞锦树哀(bái yàn shuāng fēi jǐn shù āi):形容秋天景色凄凉悲凉。
  7. 郿坞燃脐君不见:比喻秦朝灭亡时,项羽烧掉了自己的家室,而项羽本人却看不到。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全诗以“金刚台”为题,借对古台遗址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感慨和议论。
    首联写登临台览之所见:台高千仞,岩石陡峭;楚、秦疆界交汇于此。二句中,“更”字用得极好,表明了金刚台在楚、秦之间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颔联承首联而来,写登临台览之所见:竹外传来的波声仿佛从淮水中坠落,尊前展现的秋景恰似打开的云幕。二句中,“崔嵬”“堕”“开”三字用得好,写出了金刚台的巍峨与气势。
    颈联承颔联而来,写登临台览之所见:山上的风势迅急,像铜关一样坚固险峻;白雁在寒霜中飞过,令人感到悲伤。二句中,“紫驰”、“锦树”是色彩的比喻,“白雁霜飞”是动静的对比,都写得有情有趣。
    尾联承颈联而来,写登临台览之所见:项羽烧掉了自己的家室,却看不到自己的命运。二句中,“君不见”是虚词,用来加强语气,表现出诗人对秦朝统治者的愤慨不平之情。
    这首诗以咏史为题材,借对古台遗址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感慨和议论。《唐宋绝句选》说此诗“雄壮”,《历代诗发》也说此诗“雄壮”。但细读此诗,就会发现它所表现的是一种深沉、悲凉的情绪。这种情绪并不是由作者的主观感情所决定的,而是由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造成的。
    据《旧唐书·李密传》,李密曾为隋将,大乱后归唐,任蒲山郡太守。他本姓杨,因避李世民讳改姓李,故后人称其《瓦岗集》。此诗当作于唐武德四年至六年(621—623年)之间。当时唐朝初建不久,天下尚未完全统一,各地方割据势力仍很强大,许多农民起义不断发生,社会动荡不安。李密作为地方官员,不可能不关注这些情况。因此,他登金刚台远眺的时候,自然会联想到历史上的一些故事和人物。当他看到眼前这座雄伟的高台时,自然会想到秦始皇一统六国、统一中国的丰功伟绩;当看到眼前的秋景时,自然会想到当年楚国和秦国在此地分治天下的情景。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慨:“莫夸雄视一州来!”这句话是说,不要以为你统一了天下就能永远雄视天下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