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邑分符政已成,筑台甘露表贤声。
铜盘八月分双阙,玉树三危注五城。
南海总歌明主瑞,西京曾识使君名。
臣清本是胡家事,不少中原揽辔情。

赋得甘露台赠胡明府

山邑分符政已成,筑台甘露表贤声。

铜盘八月分双阙,玉树三危注五城。

南海总歌明主瑞,西京曾识使君名。

臣清本是胡家事,不少中原揽辔情。

译文:

在山城里分封了官职,治理已经成功。筑起台子来表示对贤人的赞誉。

铜盘上刻着八月的日期,将两阙分开。玉树上写着五城的名字。

南海歌颂着皇上的吉祥,西京曾经记得您的名字。

我本清白原本是胡家的事务,但不想远离中原的治理。

注释:

  1. 山邑分符:在山城里分封官职。
  2. 政成:治理成功。
  3. 甘露:比喻贤才。
  4. 铜盘:指古代的一种铜制器皿,用来记录时间或事件。
  5. 双阙:古代皇宫的正门,这里指长安城的南门。
  6. 玉树:用玉石雕刻的树木,比喻贤臣。
  7. 南海:古代对南方的称呼。
  8. 明主:英明的君主。
  9. 西京:古代对西部边疆地区的称呼,这里指西域地区。
  10. 使君:古代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赋得甘露台赠胡明府》中的一首。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壮丽的景象,表达了对胡明府的赞美之情。
    首句“山邑分符政已成”,诗人开篇就点明了胡明府在山城里担任官职,治理已经成功。这里的“山邑”指的是偏远的地方,而“分符”则是指分封官职。这里的“政已成”表明胡明府已经成功地治理了当地的政务。
    颔联“筑台甘露表贤声”,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胡明府的成就。他筑起一座台子来表示对贤人的赞誉,这也是一种象征手法。
    颈联“铜盘八月分双阙,玉树三危注五城”,诗人用铜盘和玉树来形象地描绘了胡明府的功绩。这里的“铜盘”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铜制器皿,用来记录时间或事件;“双阙”则是古代皇宫的正门,这里指长安城的南门。而“玉树”则用玉石雕刻的树木,比喻贤臣。诗人用这些词语来形容胡明府的功绩,既形象又生动。
    尾联“南海总歌明主瑞,西京曾识使君名”,诗人再次强调了胡明府的地位和贡献。他在南海歌颂着英明的君主,曾在西京认识过胡明府的名字。这里的“总歌”意味着广泛歌唱,而“识名”则是指记住名字。诗人用这些词语来形容胡明府的贡献,既突出了他的地位也表现了他的贡献。
    最后一句“臣清本是胡家事,不少中原揽辔情”,诗人总结了自己的立场。他自认为是胡人后代,但并不因此而疏远中原的治理。这里的“臣清本是胡家事”表示诗人自己的身份与地位,而“不少中原揽辔情”则表示他并没有忘记中原的治理。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的忠诚和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