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江三醉故人觞,立马关前一望乡。
袅缀白云千垒石,飘零孤剑万家霜。
别来痴岂谙时事,老去歌堪傍酒狂。
无赖征鸿飞欲尽,那能相忆不沾裳。

【注释】

度岭:渡过五岭。

怀:思念。

汝瞻:钱汝瞻,作者的朋友。

沈纯甫,黎惟仁:作者的友人。

粤江:珠江,即五岭以南的江河。

关前:指韶州城北的武夷关。

三醉:三次在宴会上喝醉。

故人觞:指酒席上与朋友畅饮。

立马关前:立于武夷关前。

乡:故乡。

袅缀:形容白云缭绕的样子。

千垒石:千块岩石。

飘零:飘落,凋零。

孤剑:孤独地拿着剑。

万家霜:万家皆被霜打。

别来痴岂谙时事:自从分别以来,自己对世事已不再熟悉。

老去歌堪傍酒狂:年老后,可以边喝酒边唱歌,不感到羞愧。

无赖征鸿飞欲尽:无情的北雁已经快要飞尽了。

那能:哪里能够。

相忆不沾裳:怎能不为离别而流泪呢?沾裳,衣裳沾湿了的意思。

赏析:

《过韶州》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秋至五年(1096)春间,当时黄庭坚正由广东经广西、贵州、云南,再往四川赴任,其间曾路过韶州(今广东省韶关市),写下此诗。全诗抒发了作者羁旅他乡、思念旧友之情。

第一联“粤江三醉故人觞,立马关前一望乡”。“粤”通“粤江”,是流经广东境内的河流,因岭南属粤郡而得名。“故人”,指作者的好友,如沈纯甫、黎惟仁等。“三醉”,指作者与朋友们在宴席上畅饮了三次。“觞”,酒杯。“立马”,立马,表示马上要离开此地。“关前”,指韶州城北的武夷关。

第二联“袅缀白云千垒石,飘零孤剑万家霜”。这两句用比喻手法描写了作者对故土的深情。“袅”,细长貌;“缀”,系结、缠绕貌;“云”,这里指山间的云雾;“石”,指山中的石头;“飘零”,形容落叶凋零;“孤”,独自;“剑”,指剑气;“霜”,指秋天的霜降。

第三联“别来痴岂谙时事,老去歌堪傍酒狂”。“别来”,指从别离到现在已有一段时期了。“痴”,指糊涂。“岂”,表反问的语气,难道……吗?“谙”,知道。“时事”,“世事”,指政治上的大事或社会上的变迁。“老去”,指年龄渐大。“歌”,此处指饮酒吟唱。“傍酒狂”,意谓借酒浇愁,以狂放自适。

第四联“无赖征鸿飞欲尽,那能相忆不沾裳”。这两句的意思是,无情的北雁已经快要飞尽了。那怎么能不想着你呢!这两句是写诗人在韶关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无赖”,指无情的北雁。“征鸿”,指远行的北雁。“沾裳”,沾湿衣服的意思。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羁旅他乡、思念旧友的情感,语言平易浅近,自然流畅,意境深远,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