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开碣石筑琅琊,瑶水西通禁籞斜。
妆阁月高悬作镜,昆池风激荡成花。
麒麟献瑞来周甸,苜蓿移栽入汉家。
侍从王褒稀奏颂,独能窗里画云霞。
西苑
天开碣石筑琅琊,瑶水西通禁籞斜。
妆阁月高悬作镜,昆池风激荡成花。
麒麟献瑞来周甸,苜蓿移栽入汉家。
侍从王褒稀奏颂,独能窗里画云霞。
注释:
西苑:指唐代皇帝游幸的园林名胜地。
天开碣石筑琅琊:意即在碣石山开凿石头作为基座,修筑琅琊台。
瑶水:指瑶瑟,古代的一种瑟乐器。这里借指瑶水。
禁籞斜:禁籞,即禁苑,皇宫周围的园林和宫殿。斜,偏斜。这里指偏斜的园林。
妆阁:指华丽的女子卧室。
昆池:指昆明池。
麒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吉祥动物。此处可能指代某种祥瑞之物或事件。
周甸:古地名,位于陕西、甘肃一带。
苜蓿:一种古代常见的野菜,这里可能指的是苜蓿被移植到汉家(汉朝的土地上)。
侍从:随从、侍卫。
王褒:字子安,西汉时期的文学家,曾担任汉武帝的侍从,故称“侍从王褒”。
稀奏颂:稀少的上奏颂歌。这里可能指的是王褒在武帝时期很少上奏颂扬之词。
独能窗里画云霞:独自在窗户里描绘出美丽的云霞。这里的“云霞”可能是对自然景色的一种比喻,也可能是指画作中的色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皇家园林美景的诗篇。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将西苑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描绘得淋漓尽致,使人仿佛置身于诗中的美景之中。
首句”天开碣石筑琅琊,瑶水西通禁籞斜”,以宏大的气势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壮丽的画面。”天开”一词形象地描绘了天空的辽阔无垠,”碣石”则象征着坚硬而稳固的大地。接着,诗人用”筑琅琊”和”瑶水西通”两个动词,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又神秘的山水画卷。”禁籞斜”则暗示了园林的曲折之美,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
接下来的四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西苑的美丽景色。”妆阁月高悬作镜”,以月光为镜,映照着华美的妆阁,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昆池风激荡成花”,则将风吹过昆池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可以看到花瓣随着风儿轻轻摇曳。这两联诗句,不仅展现了西苑的自然之美,更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和深刻感悟。
最后两联,诗人将视角转向了人文景观。”麒麟献瑞来周甸,苜蓿移栽入汉家”,以麒麟为使者带来了吉祥如意的象征,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同时,将苜蓿从周朝移植到汉家,也象征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又展现了他对文化艺术的热爱。
尾联”侍从王褒稀奏颂,独能窗里画云霞”,诗人以王褒为例,赞颂了他的才华横溢。王褒虽然不是朝廷重臣,但在武帝身边却能够独树一帜,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魅力。这里的”独能窗里画云霞”,既形容了王褒的艺术天赋,也表达了对他才华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西苑的自然美景,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繁荣和个人才华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