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使者出金闺,细草尊前绿已萋。
春送法冠行蓟北,霜随绣斧入关西。
大宛苜蓿飞黄急,二华芙蓉太白低。
圣代防胡收上策,彩毫秋色待君题。

【解析】

这是一首送行诗,诗人在送董惟益赴陕西任秦中太守时所做。“明光使者出金闺,细草尊前绿已萋。”第一句是说:从长安出发,经过明光宫(今陕西扶风)到陕西上任,一路上春色盎然,绿草如茵。这两句是说:长安至陕西的旅途,一路春色盎然,绿草如茵。第二句是说:春天送别法冠(指帽饰)出行的董侍御(官名)前往蓟北(今河北蓟县),一路上霜降,而秋意渐浓。第三句是说:董侍御在秋天霜降时节,随同朝廷军队进入关中(今陕西西安)。第四句是说:大宛郡(今新疆吐鲁番一带)的苜蓿和二华郡(今陕西宝鸡一带)的芙蓉花已经飘落在地上,太白山(今陕西眉县横渠镇西北)上的云朵低垂,天气转凉了。第五句是说:圣上制定防胡政策收拢上策,彩毫笔蘸着秋色等着您题词呢!

这首诗的注释是:“董侍御”即董惟益,唐玄宗时人。董惟益曾担任过御史大夫、中书令等职,因直言进谏被贬为太子宾客。此诗当写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至二年(761年)间。当时董惟益任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刺史。“董侍御”就是董惟益。

【赏析】

全诗以“送董惟益赴陕西任秦中太守”为题,描绘沿途景物,表达诗人对友人远行的深情厚谊,同时寄托自己渴望建功立业、为国立功的壮志雄心。诗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描写了春天与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和祝愿。

首联两句写景,“出金闺”,指由京城长安发往陕西;“细草”,“尊前”指路途中的景色。

颔联写春天和秋天,分别写出了春天和秋天的特点。

颈联写春天送别董侍御,秋天送别的董侍御,分别用“飞黄”“绣斧”来比喻,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春天送别董侍御的情景和秋天送别董侍御的情景。

尾联写希望董惟益能够为国立功,建功立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