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园供奉已多时,杜曲看花兴不迟。
金埒能来嘶紫马,玉壶谁为绾青丝。
乍闻词客题鹦鹉,何事骚人怨菉葹。
日暮夹城钟欲动,江南春色滞归期。
这首诗是诗人郑伯良在文园供奉期间,与张元易和两位光禄(官职)一同饮酒,见到得丝字后写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及赏析:
第1句:郑伯良张元易二光禄携酒见过得丝字
注释:郑伯良、张元易是诗人的两位朋友,两人一起喝酒并见到了“得”这个字。
译文:郑伯良、张元易这两位友人,带着酒意相见,我见到了“得”这个字。
第2句:文园供奉已多时,杜曲看花兴不迟
注释:“文园”通常指代汉宣帝时期的宫廷诗人司马相如,此处可能是借用其名或象征文学才华;“杜曲”是汉代的一个地名,位于长安城东面。这句话表达的是诗人对过去文园供奉生活的怀念,以及在杜曲赏花时的心情并不感到迟暮。
译文:我已经在文园担任过一段时间的供奉,现在在杜曲赏花依然兴致勃勃。
第3句:金埒能来嘶紫马,玉壶谁为绾青丝
注释:金埒是一种装饰华丽的马笼头,用来拴住紫色的马;玉壶则是指用来盛放美酒的器皿,这里暗喻文人雅士。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紫色的马被金色的马勒束缚住,而玉壶里的美酒却被谁来握持呢?
译文:金色的马缰绳能够套住紫色的马匹,但谁又能握住那装满美酒的玉壶呢?
第4句:乍闻词客题鹦鹉,何事骚人怨菉葹
注释:词客指的是擅长诗词歌赋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藻”通“藻”,即水草,这里用来比喻事物。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听到有人写诗赞美鹦鹉,却不明白为何有人要埋怨水草菉葹。
译文:刚才听说有词人赞美鹦鹉,我却不明白为何有人埋怨水草菉葹。
第5句:日暮夹城钟欲动,江南春色滞归期
注释:夹城是指城墙两边的空地,这里的“日暮”表示傍晚时分。这句诗描述了日落时分,钟声开始响起,而江南的春天似乎也因为春天的到来而变得缓慢,使得诗人无法及时归来。
译文:傍晚时分,城墙上的钟声响起,江南的春天似乎也被这钟声所吸引,让诗人无法按时返回。
赏析: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快乐时光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之情。通过对比过去的生活与现在的心境,诗人抒发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感受。同时,通过对鹦鹉、紫马与绿萝等意象的运用,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