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芜城共一尊,何期重与故人论。
且因浮玉还江上,莫学求珠向海门。
宅畔菩提居士塔,桥前丁卯太师园。
看君眉宇青云色,短剑摧藏更报恩。

【注释】

  1. 邬汝翼:诗人的友人,字子翼。京口:镇江,当时是州治所在地。
  2. 芜城:即建康(今南京),六朝都城。
  3. 浮玉:指镇江之金山,又名金山寺,在江边。江上:长江之滨。
  4. 求珠:喻寻访贤才。海门:浙江舟山县东海门山,相传为古吴王阖闾葬处。
  5. 菩提:梵语“菩提”的译音。佛教谓觉悟之道。
  6. 丁卯:天干第五位,属兔年。太师:官名,宋代称知枢密院事或同知枢密院事。
  7. 看君:指诗人自己。眉宇青云色:形容气宇不凡。
  8. 短剑摧藏:比喻有才能的人遭压抑。报恩:感激别人的恩情。
    【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但与一般离别诗相比别具特色。它不写离愁别恨,而是写对友人的劝勉,表现了对友人的关怀和期望。
    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及两人的友情。十年来,二人共饮美酒,何日再与友人论学?这两句是说:十年来我们在这里一起饮酒作乐,没想到今天又可以和你重聚一堂,畅谈学问。
    颔联以友情作比,劝友人不要像古人那样寻访人才。古人为了寻找人才而到处奔波,如《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天子召见三人,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一人曰:‘臣安敢言!臣少好书,而家贫无以为资。尝为人典庸田亩,庸多偿少,以自托,颇得意,尽失其本业。’‘公何不释去?今有犬马志。”另一人亦曰:“臣以为媪负郭,邻里贵之,愿得一邑为汉使守间杂,不羞为之虏。’‘汉使数千人,皆以十五岁至十四五岁为奇兵,争愿为死胡降。”第三人曰:“臣宜从横求人,而不能自反,知能尽略取吴地。”可见他们寻访贤才的目的无非是希望得到一个高官厚禄,以求得个人的富贵,所以最后被贬谪到蛮荒之地。这里诗人劝告友人不要效尤,而要像前两位那样安于现状,保持自己的清白节操。
    颈联用典表明自己的观点。佛经中说,“舍利弗问佛告舍利弗:我于一切众生心清净者当供养之,何故?佛告舍利弗:诸菩萨摩诃萨于一切众生心不清净者不起于欲;于一切众生心清净者起大悲心。”佛经中还说,“舍利弗问佛告舍利弗:我于一切众生心清净者当供养之,何故?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于一切众生心不清净者起大悲心。”这里用佛家的话来劝勉友人不要因寻寻觅觅而劳苦奔波。
    尾联用典表明自己的观点。据《世说新语·德行》,谢安年轻时就很有名望,他的弟弟谢玄年少时很自负,曾向谢安夸口说他能一举平定敌寇,谢安却笑而不答。谢安后来出镇东阳时,听说朝廷要派谢玄率军北伐,他就写信给弟弟让他回来。谢玄回来后见到哥哥,谢安问他为什么不按计划出征。谢玄回答说,他听说国家正处在危难之际,应该把军队撤回来守卫国都洛阳;现在敌人已远退,应当趁机北伐中原。于是谢安命令谢玄带兵回京都保卫京城,并请谢玄推荐人才接替自己。谢玄推荐了殷仲堪、桓温等人,谢安对他们说:“你们的才干足以胜任大事,我老了不能领导你们了。”这时谢安已经七十多岁了。这里借用这个故事来勉励友人不要埋没自己的才智。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殷切希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