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急铜驼雪未消,凤城东北路偏遥。
一龛供佛谁名社,几客闻灯不待招。
系马阶前犹阒寂,行厨竹里半萧条。
升平幸是金钱会,惟有狂歌答圣朝。

元夕伍子谦朱子得谢叔蒙携酒见过得招字

风急铜驼雪未消,凤城东北路偏遥。

一龛供佛谁名社,几客闻灯不待招。

系马阶前犹阒寂,行厨竹里半萧条。

升平幸是金钱会,惟有狂歌答圣朝。

注释:

  1. 风急铜驼雪未消:形容天气寒冷,铜驼(铜制的骆驼)被风吹得瑟瑟发抖,雪花还未消融。
  2. 凤城东北路偏遥:凤城是指京城的东北方向,道路显得偏僻遥远。
  3. 一龛供佛谁名社:指的是在某个寺庙里供奉着佛像,却没有人知道这是哪个寺庙,也没有人来参加这个佛教社团的活动。
  4. 几客闻灯不待招:有几个客人听说有灯光,却没有人来迎接他们。
  5. 系马阶前犹阒寂:将马系在台阶前,但周围仍然非常寂静,没有人来打扰。
  6. 行厨竹里半萧条:在竹林中搭建临时炊具的地方,显得有些荒凉萧条。
  7. 升平幸是金钱会:庆幸的是在这个太平盛世,能够举行这样的宴会,聚集在一起享受美食。
  8. 惟有狂歌答圣朝:只有通过放荡不羁的歌声来回应朝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夕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繁华盛世的感慨和对国家安定繁荣的赞颂。
    首句“风急铜驼雪未消”,描绘了元夕之夜寒风刺骨,积雪尚未消融的情景。这里用“风急”和“雪未消”两个意象,既表现了夜晚的寒冷,也暗示了节日的气氛。
    接着“凤城东北路偏遥”,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将凤城的东北方向描绘成一个偏远的地方,表现出元夕之夜的宁静与孤独。这里的“路偏遥”也暗示了节日活动的稀疏。
    第三句“一龛供佛谁名社”,诗人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对于佛教社团的漠视和遗忘。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宗教信仰的质疑。
    第四句“几客闻灯不待招”,描述了几个客人在听到灯光声后,却无人前来邀请的场景。这进一步强调了节日的冷清和人们的冷漠。
    最后两句“系马阶前犹阒寂,行厨竹里半萧条”,诗人通过对马儿、厨房等场景的描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凄凉的氛围。这里的“阒寂”和“萧条”分别形容了环境与人心的荒凉。
    结尾“升平幸是金钱会,惟有狂歌答圣朝”则巧妙地运用了“升平”、“金钱会”等关键词,赞美了国家的太平盛世,同时以“惟有狂歌答圣朝”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与热爱。
    整首诗通过对元夕之夜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定繁荣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