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曾见绣襜褕,抗手通家愧老夫。
白发我非秦博士,缁衣君似郑司徒。
歌中丛桂招能隐,曲里阳春调转孤。
握管珥貂俱世业,独将名姓冠西都。

【注释】

虎门:指广东的虎门。绣襜褕(chān chá nì):指用锦绣制成的车盖、车帘。

抗手:表示对对方的敬重。通家:古代指同姓为婚,或称“世交”。老夫:自称谦词,这里指作者自己。

白发:头发变白。秦博士:指秦嘉,汉代著名辞赋作家。《汉书·艺文志》载《秦嘉集》五卷。秦博士以文章著名,这里泛指文士。

缁衣:指黑色官服。君似郑司徒:郑国是西周时期诸侯国之一,位于今河南新郑,这里代指李小侯汝藩。

丛桂:指桂树丛生。招能隐:指隐居的人,即隐士。

阳春:指《阳春白雪》,古代一种音乐曲调。此处泛指高雅的音乐。调转孤:指乐曲的调子转为高亢、激越。

珥(ěr):冠饰,插在耳上。貂:指貂尾,古时用作装饰品。

【译文】

虎门前曾见你车盖绣有花纹,与你家老亲相见我自感惭愧。我虽白首非秦嘉那样的文人,你却身着黑衣像郑司尉一般。诗中歌唱丛桂招隐士,曲中调声转为高亢。我们都是手握笔杆和玉簪的人,各自都拥有显扬名声的事业,只有我把名字写在西京长安。

【赏析】

此为赠别之作,诗人以文会友,相约以后要一起归隐山林,但李小侯汝藩不从,诗人只好作诗留别。全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开头两句:“虎门曾见绣襜褕,抗手通家愧老夫。”意思是说,当年我在赴任途中经过虎门的时候,曾经见过你乘车来迎接,那时你车上的车帘上绣着花鸟图案。而如今,我已经年迈了,不能与你同朝共事,因此感到惭愧。

第三联“白发我非秦博士,缁衣君似郑司徒”承上启下,写自己和对方。秦博士是指秦嘉,他曾做过郡县长官,后来弃官不做,到山东邹县居住,过着隐逸的生活,所以这里说“我非秦博士”。郑司徒指的是郑虔,他曾任成都尹,后迁居东蜀,也过着隐逸的生活,所以这里说“君似郑司徒”。

第五句“歌中丛桂招能隐,曲里阳春调转孤”,写自己和对方都善于吟诗作赋,喜欢吟唱高妙绝伦的曲子。这一句既是写对方,也是说自己,意思是说:你在《丛桂歌》中吟唱着隐居生活的美酒醇醪,而我则在《阳春曲》中吟唱着高亢、激越的乐曲。

最后四句“握管珥貂俱世业,独将名姓冠西都”,写自己和对方都是世代相传的文墨事业。“握管”、“珥貂”是古代文人常用的装束;同时,“握管”又可借指持笔,“珥貂”又可借指佩印。“俱世业”指双方的家族世业都与文墨有关。但是,“独将名姓冠西都”一句,则是说:你独自把名字写在西京城长安。这句是写自己的谦虚。因为“冠西都”是说在西京长安做官,而当时李白并不在西京长安做官。

这首送别诗写得很有情意,表现了作者与朋友的深厚友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仕途的不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