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班初下紫宸秋,内史尊前暂倡酬。
八月槎行虚客望,双星桥在起乡愁。
绝交不似嵇中散,渐老偏思马少游。
京洛衣冠怜此夕,忍令烟艇待沧洲。
七夕同袁光禄黎司勋金舍人朱山人集梁祠部宅得秋字
唤班初下紫宸秋,内史尊前暂倡酬。 八月槎行虚客望,双星桥在起乡愁。
绝交不似嵇中散,渐老偏思马少游。 京洛衣冠怜此夕,忍令烟艇待沧洲。
注释:
- “七夕”:即中国的情人节,源自牛郎织女的传说。
- “唤班”:指召唤班列,古代帝王出行时的仪仗队。
- “紫宸”:古代帝王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也称为“紫禁城”。
- “内史”:古代官名。
- “倡酬”:歌唱酬答。
- “八月”:这里指的是农历的八月,因为牛郎织女的故事发生在农历七月七日(七夕)。
- “槎行”:指木筏或船只航行。
- “虚客望”:远行的客人对远方的眺望。
- “双星桥”: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位于中国甘肃省天水市。
- “嵇中散”:指东晋时期著名的文人嵇康,他曾经因不与司马氏合作而被免职。
- “马少游”:指东汉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马融。
- “京洛”:指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古时是天下之中,也是文化中心,所以被称为“京洛”。
- “烟艇”:指烟波浩渺的水上船只。
- “沧洲”:指大海,这里用来比喻广阔的天地或者未知的未来。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在七夕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与友人相聚的喜悦心情。首联描述了诗人被召唤到紫宸宫参加宴会的情景,颔联则通过描绘牛郎织女相会的场景,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颈联借用历史上两位名人的故事,表达出自己虽然年岁渐长,但依然怀揣梦想,渴望建功立业的决心。尾联则抒发了诗人对繁华世界的喜爱,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典型的唐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