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珂何地忆相从,南北重阳不可逢。
河上霜应流九曲,阁前花自削三峰。
酒钱肯送陶元亮,官粟堪归邴曼容。
留滞谁令频极目,佩萸犹听未央钟。
诗句原文:
鸣珂何地忆相从,南北重阳不可逢。
河上霜应流九曲,阁前花自削三峰。
酒钱肯送陶元亮,官粟堪归邴曼容。
留滞谁令频极目,佩萸犹听未央钟。
接下来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 “鸣珂”指的是马嚼子发出的声音,这里比喻马蹄声,暗示了诗人与某人的离别之情。
- “何地”表示何处,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相聚之地的怀念。
- “南北重阳”表明诗人与对方身处两地,无法在重阳节这个传统的登高赏菊时节相见。
- “河上霜应流九曲”描绘了黄河之上,霜气流动如同河流曲折,形成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 “阁前花自削三峰”中的“阁前”可能指的是某个建筑或山峦,而“削三峰”形容花朵繁多,好似山峰一般。
- “酒钱肯送陶元亮”中,“酒钱”指的是酒钱,而“陶元亮”可能是陶渊明,诗人用他来表达自己对于淡泊名利、回归自然生活的向往。
- “官粟堪归”中的“官粟”指的是官职俸禄,诗人用它来表示自己想要回到家乡,享受平静的生活。
- “留滞谁令频极目”中的“留滞”意味着停留不前,“频极目”则表示频繁地向远处望去,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 “佩萸犹听未央钟”中的“未央钟”指的是未央宫的钟声,诗人通过这一细节,传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注释:
- :鸣珂,马鞭铃声;何地?何处;南北重阳,指重阳节;不可逢,不能相遇;河上霜应流九曲,指黄河之上,霜气流动如同河流曲折;阁前花自削三峰,指建筑或者山峦,花朵犹如山峰一般;酒钱,买酒的钱;肯送,愿意送;陶元亮,陶渊明;官粟,官职俸禄;堪归,能够返回;留滞,停留不前;谁令,谁让;频极目,频繁地向远处望去;佩萸,佩戴茱萸;犹听,仍然听到;未央钟,未央宫的钟声。
赏析:
《答朱兵宪秉器九日潼关见寄二首》是明代诗人欧大任的作品,此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感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望。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诗中开头两句“鸣珂何地忆相从,南北重阳不可逢”,以马鞭铃声起兴,回忆与朋友相聚的美好时光。然而,由于身处异地,无法共度佳节,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接着,“河上霜应流九曲,阁前花自削三峰”,描绘出黄河之畔和楼阁前的美景,但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
第三联“酒钱肯送陶元亮,官粟堪归邴曼容”,诗人巧妙地借用陶渊明和邴曼容两位古代人物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厌倦的心情和渴望归隐的愿望。最后两句“留滞谁令频极目,佩萸犹听未央钟”,诗人以未央宫的钟声为引,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答朱兵宪秉器九日潼关见寄二首》是一首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的佳作,展现了欧大任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