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旗萧飒望珠衣,寝殿高寒锁玉扉。
茅蕝九筵鐏俎彻,松门千炬佩环归。
急飙晓骑期难就,芳草春山愿已违。
想得骖驔连辔远,双凫应向五云飞。
陵事毕游太初谢汉甫往游西山余畏风先还因怀二子
灵旗萧飒望珠衣,寝殿高寒锁玉扉。
茅蕝九筵鐏俎彻,松门千炬佩环归。
急飙晓骑期难就,芳草春山愿已违。
想得骖驔连辔远,双凫应向五云飞。
注释:在陵墓事务完成后游览太初宫,我感谢汉甫去游览西山,而自己害怕风先回来了,因此想念两个儿子。
灵旗萧飒望珠衣,寝殿高寒锁玉扉。
灵旗飘扬,看到穿着珠衣的皇帝,寝殿高高的门紧闭着,仿佛与外界隔绝。
茅蕝九筵鐏俎彻,松门千炬佩环归。
茅屋下有九个宴席、鼎和俎(一种古代的礼器);松树林中点燃一千支火炬,佩环声一声响彻归来。
急飙晓骑期难就,芳草春山愿已违。
清晨骑马出发,但风势迅猛难以到达;春天的山野,已经无法满足愿望。
想得骖驔连辔远,双凫应向五云飞。
想象着骏马和马缰绳相连,奔驰在五色云朵之上,如同神仙一样自由自在。
赏析: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春,当时安禄山叛军攻陷京城长安后,诗人随从肃宗东行入陕。这首诗是诗人离开洛阳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愤之情。首联“灵旗萧飒望珠衣,寝殿高寒锁玉扉”描写了洛阳城在战火中的残破景象,同时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感。颔联“茅蕝九筵鐏俎彻,松门千炬佩环归”则描绘了诗人离开洛阳时的盛况,通过对比战争前的繁荣昌盛与战后的荒凉冷清,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担忧。颈联“急飙晓骑期难就,芳草春山愿已违”则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不确定感。尾联“想得骖驔连辔远,双凫应向五云飞”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他希望国家能够度过难关,重回正轨。全诗通过对洛阳城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忧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