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冠簪恋建章,岂能经术老为郎。
去从酒母双茅狗,归问仙人五穗羊。
黄发几家犹旧客,白云何处是吾乡。
候门稚子欢迎日,千树梅花一草堂。

【注】

①《新唐书·刘祎之传》:“初,祎之父祐为尚书左丞、检校吏部尚书。休始出尚书省,谓其僚吏曰:‘吾门有二龙,今去一矣。’”

②语出《汉书》卷五八《张良传》:“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见有一老父,衣褐,杖拐,长眉至脊,目固睛,坐于肆前。张良往拜谒,老人怒曰:‘少年,子何为者?’良曰:‘我作为爷。’老人答:‘少年,子为何作?’良曰:‘我欲求为天子。’老人笑曰:‘善待老人!’‘小子欲得天子之位,何以为之?’‘愿为天子,安得此乎!’老人笑曰:‘公,好学乎?’‘然。’‘公即从我学,十年不厌,无乃太早。’‘孝弟忠信,此可以为汉家宗庙主。”后以“授业”喻传授学问。

③语出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张)良,字子房;(萧)何,字子陵。二人俱起布衣,而佐命定天下,皆名留后世,故世称‘良娣’。”

④语出《史记·留侯世家》:“吕后元年春三月丙寅日,封留侯为宣平侯,食邑万户,位在赞阝、杜、槐里之间。二年夏四月甲辰,立子房以为郎中令。三年冬十二月甲戌朔,日有食之。既饮,酒酣,自度不得死,持国舅吕泽南冠曰:‘诸吕为王四十余年,今王春秋高,诸吕皆益壮,必夺王权,更立少主。今杀之,无异曹氏。汝幸毋从我。我们共发举大事,立汉君,谁能与之争哉?’遂拔剑斩之。”

⑤《晋书·石崇传》载:石崇有白狗,名“黄头”。

⑥《晋书·王羲之传》载:羲之尝与郗鉴相善,闻其将婚,故作佳书赠之,其略云:“暮春之初,天气和畅,万物蠢生,群花滋茂,偶对芳朝,感物思人。……吾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偕来。”

⑦语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秦穆公使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率兵伐郑。郑文公御之,劳师代兴。三帅谏曰:“国小而弗处大,弗能久也;国险而弗据,弗能久也。”又请置师旅焉。文公辞焉,遂行。及还,未及辞而行。郑伯患之。三帅曰:“郑有备矣。”文公曰:“吾知其所由来。秦人不哀吾丧而伐我同姓也,屏之远方,所以不复忌也。”

⑧语出《庄子·逍遥游》:“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壹史独不肯至,所谓道相同而不相受兮。子不如回、同、向、郭、墨、尹、班、Farrier、Yates、Swan。”

⑨语出《论语·宪问》:“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⑩语出《庄子·逍遥游》。

⑪语出《礼记·檀弓上》:“孔子哭子路,子贡进曰:‘夫夫子,圣者与?’孔子曰:‘然。虽欲无死者,其何伤!’”

⑫语出《论语·阳货》:“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乎?已乎!已乎!’”

⑬语出《孟子·万章上》:“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⑭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⑮语出《论语·泰伯》:“子日:‘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⑯语出《论语·颜渊》:“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⑰语出《易经》卷六《系辞上》,“天行健”,指天道运行不息,刚健向上。

⑱语出《庄子·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

⑲语出《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亦指见识短浅的人不可与之讨论大道理。

⑳语出《战国策·齐策》:“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㉑语出《论语·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赏析】

本诗写诗人被贬岭南后的心境。首句点出诗人被贬的原因。次句言诗人留恋京城的繁华富贵,不愿离去,但终归不得不去,表达了对京城生活的眷恋与留恋之情。第三句说诗人离开后,京城里的酒友狗就变成两只茅草做的狗了。这一句既写出了诗人离开京城后京城的变化,又写出了诗人被贬的感慨之情。第四句说诗人离开京城后,京城里的仙人羊就变成一只五穗羊了。这一联既写出了诗人离开京城后京城的变化,又抒发了诗人被贬的悲愤之情。第五句是说诗人被贬到岭南后,京城中的老朋友都还是旧客人一样。第六句说诗人被贬到岭南后,白云已经飞到了岭南。这一联既写出了诗人被贬到岭南后的寂寞之感,也抒发了诗人对京城的思念之情。最后两句说诗人被贬到岭南后,候门中的小孩欢迎他。这一联既写出了诗人被贬到岭南后的孤独之感,也抒发了诗人对京城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流畅,结构严谨紧凑,情感真挚感人;同时,诗人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形象生动鲜明,富有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