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滩头江路长,汉家使者访行藏。
冲波丝曳高台月,倚石裘披大泽霜。
但有客星随帝座,可能宾馆就君房。
至今千载萍蘩在,扶策低徊荐一觞。

【注释】

过钓台谒严先生祠:在今浙江桐乡县东南。汉使者张良,曾在此访求黄石公。严先生即严光。

七里滩头江路长:指从杭州到桐乡的官道。

汉家使者访行藏:汉使者,指张良;行藏,指隐居或仕宦。

冲波丝曳高台月:指月亮倒映于江水中。

倚石裘披大泽霜:指严光披衣而卧,以待明主。

但有客星随帝座:指严光虽为布衣,仍能见重于皇帝。

可能宾馆就君房:指严光虽为布衣,仍能受到尊重,如汉代名儒董仲舒,被汉武帝征聘至京城,称“君房”。

至今千载萍蘩在,扶策低徊荐一觞:指严先生虽隐迹江湖,但千年以来他的事迹仍流传不息,后人登高远游时,常以美酒敬奉之。

【赏析】

《谒严先生祠堂》是南宋诗人林景熙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前半部分写严光不与世争、不求功名富贵的高洁志趣和坚贞气节;后半部分则赞颂严光不为名利利禄所动,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全诗对仗工整,意境清幽,风格沉郁。

首联“七里滩头江路长,汉家使者访行藏”,起句开门见山,直抒胸怀。这里既写了诗人自己由桐乡乘船沿江而上的情景,又写了诗人由杭入桐时的所见所闻。“江路长”三字,不仅写出了桐乡距桐庐七里的路程,而且暗示了诗人此行的目的——去谒谒严先生祠,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汉家使者”四字,点出这是一次朝廷遣使来桐乡的行动,说明诗人此行非同一般,是怀着一颗向往之心去寻访严子陵这位历史名人的遗迹的。

颔联“冲波丝曳高台月,倚石裘披大泽霜”,描写了严子陵的居处环境。“冲波”、“曳月”、“倚石”、“披霜”,这些动词都极具动感,生动地刻画了严子陵身处险境而不惧艰险、安贫乐道的坚贞气节。“但有客星随帝座”,用典故表明严子陵虽然身居僻静之地,却仍然得到朝廷的敬重。这一句中的“客星”指的是严光,因为“客星”常常与“天子”联系在一起。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严子陵的崇敬之情。“可能宾馆就君房”,意谓严子陵虽为布衣,却仍能受到尊重,如同董仲舒这样的名儒被汉武帝征聘至京城一样。这一句中的“君房”指的是汉代的贤人董仲舒。这句诗赞美了严子陵的高洁品格和崇高地位。

颈联“至今千载萍蘩在,扶策低徊荐一觞”,进一步歌颂了严子陵的高尚品德。这里用“千载”来强调时间的长久,用“萍蘩”来比喻严子陵的名声历久弥新、永不磨灭。“扶策低徊”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祭祠时的心情,他仿佛在默默地回忆着严子陵的一生。“荐一觞”则是诗人向严子陵表达敬意的方式,这里的“一觞”指的是酒。

尾联“至今千载萍蘩在,扶策低徊荐一觞”,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既总结了前文的主要内容,又表达了诗人对严子陵的深深敬意。“至今千载”,既指严子陵生前的名声已经传扬千年之久,又指严子陵的精神品质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扶策低徊”,则表达了诗人对严子陵的敬仰之情。“荐一觞”,则是诗人向严子陵表达敬意的方式。

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清幽,风格沉郁,堪称咏史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