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巴西雨雪中,犹题尺素付归鸿。
即看草奏明光近,何似驱车峻坂雄。
童子自能迎郭伋,诸生谁不待文翁。
他时若问扁舟客,秋色江头万树枫。

【注释】

国雍:指周使君。国,这里用作对人的尊称。雍,周朝国都,这里借指周使君。

尺素:古代书信的简牍。

草奏:指起草奏章。

郭伋:汉代人,字子进,河东郡修武县(今属河南省)人。他以清廉闻名于世。

文翁:汉代人,字子云,蜀郡(今四川省)人。他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

扁舟客:指诗人自己。扁舟,即船。

秋色:指秋天的景色。万树枫:指满山遍野的枫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得到周使君国雍书后写的回信。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人的关心。

首联“使者巴西雨雪中,犹题尺素付归鸿。”诗人首先描绘了使者在巴西地区雨雪中的情景。这里的“巴西”指的是四川一带。诗人通过“雨雪中”这个词语,生动地描绘了使者在恶劣天气中的艰难跋涉。而“犹题尺素”则表明使者尽管处境艰难,但仍然坚持书写信件,将信息传递给远方的人们。这一联表达了使者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使命的坚定。

颔联“即看草奏明光近,何似驱车峻坂雄。”诗人转而思考起自己的行动。他设想着自己在明光附近起草奏章,与使者的处境形成呼应。然而,他更希望自己能够像驱车攀登峻坂一样,展现出自己的雄姿。这一联想既展示了诗人的自我期待,也反映了他对国家事务的关心和责任感。

颈联“童子自能迎郭伋,诸生谁不待文翁。”诗人进一步展开想象,描绘出一幅孩子们热情迎接郭伋,学生们都渴望成为文翁的场景。这里,作者不仅用“童子”和“诸生”来指代学生,还巧妙地将郭伋和文翁这两个历史人物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内涵和深度。

尾联“他时若问扁舟客,秋色江头万树枫。”诗人用一个设问句作为结尾,既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和憧憬,又巧妙地点明了自己的身份——一名漂泊江湖的扁舟客。最后一句“秋色江头万树枫”,则以优美的画面为全诗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整首诗通过描写使者和诗人的行动,以及他们各自所思所想,展现了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使命的执着追求。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