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径逶迤过草堂,雨馀林色入新凉。
溪通罨画双流玉,岸匝芙蓉半带霜。
近席群鸥窥染翰,诸山明月照飞觞。
雅游不少沉冥客,谁信郊园似辟疆。
【注释】
蒿径:蒿草长满的小路。逶迤:曲折延伸。过:经过。雨馀:雨后。林色:树叶的颜色,泛指树木的颜色。入新凉:进入清凉的天气。罨画:指画中的山水风景。流玉:形容溪水清澈见底如美玉。岸匝(zhá):环绕。芙蓉:荷花。带霜:带有露水。近席(xiè)群鸥(ōu):靠近座位上聚集成群的鸟儿。窥染翰:看别人写字。诸山:众多的山峰。明月:明亮的月光。照飞觞(chāng):月光照着酒杯飞起。雅游:高雅的游历。沉冥客:沉沦于世俗的人。辟疆:开拓疆域。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公元811年)。当时诗人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与王之涣、王昌龄、高适、崔国辅、李白等人同游于城北的瀼西江边。诗人在《初秋尔雅堂社集》中描写了这一游历的经历。
首联写景:“蒿径逶迤过草堂,雨馀林色入新凉。” 这里写的是诗人游览时所见的景色。“蒿径”指杂草丛生的小路,“逶迤”即曲折绵延,“过草堂”则表明诗人是在经过一座茅舍之后来到此地。“雨馀”即雨后的余味,“林色”则是指树林的颜色,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一条蒿草小径蜿蜒曲折地伸向远方,我经过这座茅舍来到了这里,雨后树林呈现出一种清新的颜色。
颔联写景:“溪通罨画双流玉,岸匝芙蓉半带霜。” 这里写的是诗人游览时所见的景色。“溪通罨画”,罨画是古代的一种图画形式,此处指江边的景色。“双流玉”形容水流清澈如同美玉一般。“岸匝芙蓉”指的是岸边的荷花,“半带霜”则是指露水沾湿了花瓣,使其带有一层淡淡的白霜,显得格外美丽。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溪水清澈如同画中的美景,两岸的荷花半带着露水,显得十分美丽动人。
颈联写景:“近席群鸥窥染翰,诸山明月照飞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