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持汉节向胡天,泪尽边沙更黯然。
系雁回风曾有帛,牧羝残雪已无毡。
上林岂但三千里,异域俄惊十九年。
麟阁姓名虽典属,几人归傍茂陵烟。

题文寿承书苏武传后

以历史为镜,感悟忠诚与坚韧

  1. 诗歌原文
    行持汉节向胡天,泪尽边沙更黯然。
    系雁回风曾有帛,牧羝残雪已无毡。
    上林岂但三千里,异域俄惊十九年。
    麟阁姓名虽典属,几人归傍茂陵烟。
  2. 译文与注释
    2.1 注释
  • 汉节:代表汉朝的旌节。
  • 胡天:指代匈奴的广阔天空。
  • 边沙:边塞的沙地。
  • 帛:丝绸,用来系雁。
  • 羊头:古代的一种礼仪,用以表达敬意和友好。
  • 残雪:形容天气严寒,积雪未消。
  • 上林:汉代皇家园林,位于长安城北部。
  • 茂陵:汉武帝的陵墓,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2.2 译文
    手持汉节走向匈奴的天空,眼泪洒满了边塞的黄沙,更显黯然神伤。曾经用丝绸系住飞翔的大雁,如今只能望着飘动的云彩发呆;曾经在寒冷的雪地里放牧的羊群,现在早已不见踪影。想象着那些曾经在上林苑中游玩的人们,现在可能已经惊讶于自己已经度过了十九年的异国生活。即使是像麒麟阁那样显赫的地方,也难以容纳如此多的忠诚之士,他们又有多少能够回到故乡,陪伴那如烟的故人呢?
  1. 诗歌赏析
    3.1 情感抒发
    这首诗通过描绘苏武在漫长岁月中的艰苦生活和他坚定不移的信念,表达了诗人对苏武忠贞不渝、坚守信念的赞美之情。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读者带入那个充满艰辛和挑战的时代,感受到苏武那种不为艰难所屈、始终如一的精神风貌。
    3.2 文化内涵
    《题文寿承书苏武传后》不仅是对苏武个人经历的描述,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使用的典故和表达的情感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忠诚、坚韧和友谊的颂扬紧密相连。通过对苏武故事的传播与演绎,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重视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价值观。
    3.3 启示与反思
    这首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苏武的坚毅和忠诚,更启示我们在任何困难面前都应该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毅力。面对生活的挑战和压力,我们应该学习苏武那种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应保持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和忠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