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林间老箨冠,劳君千里寄琅玕。
南宫掞藻催行卷,西学持经待讲坛。
刺史已延乡校久,邑人岂荐子虚难。
遥知赋就公车去,赐有金茎玉露寒。
【注释】
白发林间老箨冠:白头发,指年老,林间,指隐居的地方。老箨冠,指隐者戴的草帽。“劳君千里寄琅玕”中的“劳君”是说李博士不远万里来拜访我。“千里”是指距离远。“寄琅玕”中的“琅”是玉的美称。
南宫掞藻催行卷:南宫,指京城。“掞藻”指才学出众,能文善诗。“催行卷”是说要赶快写文章去应征。“西学持经待讲坛”中的“西学”指的是西方的知识,“持经”指研习经典。“待讲坛”指等待讲席。
刺史已延乡校久:刺史,指地方长官。“乡校”指乡间的学校。这里的“已”是时间副词,已经。“久”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岂荐子虚难”中的“子虚”指汉赋作家司马相如的文章,因《子虚赋》中写了子虚、乌有、亡是公三个人的对话而得名。这里指我。“岂”是表示反问的连词。
遥知赋就公车去:公车,指朝廷的官署和车辆。“赋就”指文章写好了。“公车去”,指我被选拔为官员后要去京城做官了。“赐有金茎玉露寒”中的“赐”是皇帝赏赐的意思。“金茎玉露”指皇宫里用金做成的柱子、玉制的台阶和露台。这是形容皇宫的豪华壮丽。“寒”是形容词。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全诗以答谢之词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敬慕之情和对自己未来仕途的期许,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希望为国家效力的决心。
首句“白发林间老箨冠,劳君千里寄琅玕。”以白发和林间老箨冠作为背景,展现了诗人的清高脱俗。“劳君千里寄琅玕”则表达了对朋友千里迢迢寄来的玉器的感激之情。
次句“南宫掞藻催行卷,西学持经待讲坛。”描述了自己即将赴任的情景,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官职生涯的期待与喜悦。
第三句“刺史已延乡校久,邑人岂荐子虚难。”则是对友人的感谢与祝福,表达了自己对未来在官场上取得成就的信心和决心。
最后一句“遥知赋就公车去,赐有金茎玉露寒”则是对整个事件的总结与升华,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满了浓厚的诗意和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