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咏北窗前,匡山俨相向。
谁知晞古心,已在羲皇上。

【注释】

高咏:吟哦。北窗前:指匡山。匡山,即庐山的别称。相向:相对。羲皇上:指伏羲。伏羲氏是传说中上古时代的帝王,他教人结网罟,捕鱼狩猎,发明了八卦和文字。这里用伏羲来比喻自己。

【赏析】

此诗为《学古斋集》卷三所收。作者自注:“余少时读书匡山,常登眺北窗,见有诗人名高咏者,作《高咏》诗,其末句云:‘谁知晞古心,已在羲皇上。’遂以‘学古斋’命名。”

首二句“高咏北窗前,匡山俨相向”,写诗人在匡山北面的高窗前吟唱《高咏》,而匡山则俨然相对。“高咏”指《古诗十九首》中的诗句:“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这里指吟诵这两句诗。“匡山”,指庐山,这里指匡庐。匡庐在江西境内,与匡山同音。“俨相向”谓匡山与诗人相对立。《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故人于周乎?’孔子曰:‘好,昔者周公问鲁公曰:“吾何以观乎?”’”这里借喻匡山对诗人的态度,意思是匡山对诗人的态度是严肃、庄重的。“谁”字一转,接下去写匡山的神态,它仿佛是伏羲的样子一样庄严。“谁知”二字,又回到诗人自己的形象上来。诗人说自己怎能了解匡山的心意呢?“晞古心”三字,是全诗的关键。“晞古”即“仰古”,仰望古代。古人往往把古代圣人作为效法的对象。这里指匡山仿佛伏羲的样子,是仰慕古代圣人的意思。“羲皇”指伏羲。伏羲,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姓风,号伏羲氏。相传他教民结网、驯养牲畜、制作渔猎的工具;又画八卦、造书契、立法制等。“羲皇”在这里用来代表古代的圣人,也是代表古代的风气和风尚。所以“羲皇”二字,既是对伏羲的尊称,又是对古代风气和风尚的概括。“羲皇”,也指神话中的太阳神。“羲皇”二字,既是对伏羲的尊称,又是对古代风气和风尚的概括。“羲皇”二字,既是对伏羲的尊称,又是对古代风气和风尚的概括。“羲皇”二字,既是对伏羲的尊称,又是对古代风气和风尚的概括。“羲皇”二字,既是对伏羲的尊称,又是对古代风气和风尚的概括。“羲皇”二字,既是对伏羲的尊称,又是对古代风气和风尚的概括。

后四句“谁知晞古心,已在羲皇上”,写诗人对匡山的崇敬之情已深入到心灵深处,而且这种崇敬的心情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像羲皇那样伟大。“谁知”二字承上启下,既写出诗人对匡山的敬仰之情,又引出下文。“晞古心”,即仰慕古代的心。诗人说自己怎么能理解匡山仰慕古代的心意呢?“已在羲皇上”,意思是匡山仰慕古代的心已经进入了最高的境界——羲皇的时代。“已在”二字,表示匡山仰慕古代的心已经到了最高的境界。“羲皇”,指伏羲。伏羲,传说中的远古帝王,姓风,号伏羲氏。相传他教民结网、驯养牲畜、制作渔猎的工具;又画八卦、造书契、立法制等。“羲皇”二字,既是对伏羲的尊称,又是对古代风气和风尚的概括。

【译文】

我站在匡山北面的高窗前吟唱《高咏》诗句,匡山好像对着我站立。我哪里能知道匡山仰慕古代的心意,它已到了羲皇的时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