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沃野桑,彭泽公田秫。
击鼓吹豳诗,乐岁农功毕。

【解析】

  1. 本诗的首句点出诗人的行踪,罗山九可诗可仰:我来到罗山,可以吟咏诗歌。
  2. “成都沃野桑”一句,成都是地名,指四川成都平原;沃野,土地肥沃,这里指成都平原;桑,泛指庄稼。这句写成都平原的丰饶。
  3. “彭泽公田秫”一句,彭泽县,今江西上高县西南,是陶渊明的故乡;公田,公家的田地;秫,高粱。这句是说在彭泽公田里种高粱。
  4. “击鼓吹豳诗”一句,《诗经·国风·豳风》有一首叫《七月》的诗,是描写农事的,内容如下:“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冠履。同我妇子,饁彼南亩,田畯至喜。”这诗中“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三之日于耜”三句,就是写收割、晒谷、播种等农事活动的。“击鼓吹豳诗”,就是吹奏《七月》这首诗。这句是说用《七月》这首诗来鼓舞农民的劳动情绪。
  5. “乐岁农功毕”一句,乐岁,丰收之年;农功毕,农民的劳动完成了。这句是说丰收之年农民的劳动都完成了。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农村劳动生活的诗,通过写农民辛勤劳动,歌颂了农民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的伟大成就。
    诗的前两句,先从成都平原写到彭泽公田。“成都”,即成都平原,是四川盆地的中心地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历来被人们誉为天府之国。“沃野”,是说这片土地十分富足;“桑”,泛指庄稼。“成都沃野桑”,是说成都平原的土地上长满了桑树。接着又由彭泽写到公田。“彭泽”,古县名,今属江西省;“公田”,是公家所有的土地。“彭泽公田秫”,意思是彭泽县的公田里种着高粱。
    中间两联,写农民们利用农闲时间,用《七月》这首乐曲来鼓舞他们的劳动情绪,使他们愉快地度过丰收的岁月。“击鼓吹豳诗”,是说吹奏《七月》这首诗来鼓舞农民的劳动情绪。“豳诗”即《七月》,相传这是周朝初年周公制礼作乐时所作。《七月》的内容是写农事的。前六句写春播夏耘秋收冬藏的过程;最后四句写收获时节的情景。全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表现了广大农民的劳动热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尾联两句说“乐岁农功毕”。意思是说农民们在这个丰收的年头里,完成了一年的农业生产任务。“乐岁”,是丰收之年的意思;“工”,同功,指劳动成果;“毕”,完成。
    这首诗通过具体地描绘了农民们的劳作生活,歌颂了农民们的劳动精神和劳动果实的丰硕,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情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