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孟获七擒时,羽扇从容不用师。
铃阁治书逢使者,函封先寄爨王碑。

【注释】

南中:指南方。孟获:古滇王,曾为东汉所擒。七擒:指诸葛亮七次擒拿孟获之事。羽扇:羽毛扇子,古代武将常用以指挥作战。从容:镇定自如,不慌不忙的样子。治书:掌书记官。使者:出使的人。函封:用封套密封的信封。爨王碑:指诸葛亮在南方征伐时,将孟获的头颅埋葬在云南的土地上。爨:同“斩”,砍下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胡宪(伯贤)赴云南的六首诗之一。胡宪是诗人的朋友。胡宪为人刚直,不畏强暴。当时南诏与唐王朝关系密切,但南诏也时常侵犯边境,给唐朝人民带来祸害。胡宪曾随郭延寿到南诏去,对南诏的情况有较深刻的了解,所以诗人对他这次出使云南表示欢迎,并写诗相送。

南诏国王孟获被蜀军擒了七次,但他每次都不死,仍然当南诏国王,没有向蜀国低头服输。第二句是说,自从诸葛亮平定了南方以后,就很少打仗,现在又来了个出使南诏的使者。第三句说,这位使者是来传达皇帝的命令的,他带来的文书都是经过慎重考虑的,所以先要送到昆明,请当地的酋长看一看。第四句说,这个使者已经把文书送到了昆明,并把南诏国王的头颅埋在云南的土地上了。这四句诗的意思是说,南诏国王孟获已被诸葛亮擒住七次,但他每次都没有死,仍然当南诏国王,没有投降;而且他又经常侵扰唐朝边境,给人民带来祸害。现在又有一个使节到南诏去传达命令,并且把南诏国王的头颅埋在云南的土地下了。这四句诗是概括地介绍当时的历史情况,同时也表明了诗人对南诏的态度。最后两句说,这位胡宪使者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他的出使很成功,希望他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吧!这是全诗的主题所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