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曾过忆俞公,伏枕扁舟涕泪中。
布帽萧条君不见,飞鸿偏在五湖东。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

“送张元春兼寄俞仲蔚三首” - 注释: “送张元春”指的是诗人将这首诗送给张元春,而“兼寄俞仲蔚三首”则表示这首诗也是写给俞仲蔚的。

第二句

“昆山曾过忆俞公” - 注释: “昆山”可能指的是诗人曾经居住或者有深厚情感的地方(如家乡或友人居所)。“俞公”指的是俞姓的家族成员或朋友,这里用“公”字可能是尊称。

第三句

“伏枕扁舟涕泪中” - 注释: 这句表达了作者在收到诗作后的感慨之情,可能是对张元春的某种期待或忧虑有所触动,使得他不禁落泪。

第四句

“布帽萧条君不见,飞鸿偏在五湖东” - 注释: “布帽”指普通的布质帽子,可能意味着简朴或不引人注目。“萧条”形容人或物显得冷清或失意。“飞鸿”在这里比喻远行的朋友或使者,也常用来形容书信或消息。“五湖”指的是太湖周边地区,古代文人多以“五湖”自比或表达归隐之情。

翻译:

  1. 送张元春兼寄俞仲蔚三首
  • 这首诗是给张元春和俞仲蔚的,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情感和思念。
  1. 昆山曾过忆俞公
  • 作者曾在昆山这个地方生活过,并对那里的俞姓家族或某人怀有深厚的情感。
  1. 伏枕扁舟涕泪中
  • 可能是因为收到了关于张元春的信息,或者是因为对某种情况感到忧心(如旅途、离别等),让作者感动至深,以至于落泪。
  1. 布帽萧条君不见
  • 尽管穿着普通,但并不影响其风度(布帽),但因为对方(俞仲蔚)不在,所以显得有些凄凉(萧条)。
  1. 飞鸿偏在五湖东
  • 虽然像飞鸿一样自由,但因为距离太远,无法与张元春相见,只能寄托于书信或消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