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首降王入汉家,吴罗蜀锦照胡沙。
渔阳正待君还日,万马群嘶苜蓿花。
【注释】
①稽首: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尊重。降王:指归附汉朝的少数民族君主。汉家:汉朝。吴罗蜀锦:指东汉末年诸葛亮为刘备所制蜀锦。照胡沙:形容锦绣灿烂。渔阳:郡名,在今河北蓟县。正待:正好等着,指春天到来的时候。苜蓿花:即黄花菜,是一种草本植物。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曾参军回塞上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首句“稽首降王入汉家”,意为归附的少数民族首领叩首投降后进入汉朝统治下。“稽首”为古代一种跪拜礼仪,意即以头叩地;“降王”是指少数民族首领归顺汉朝;“汉家”指汉朝,这里指汉朝政权。这一句写朋友归顺汉朝,表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敬意和欢迎之情。
次句“吴罗蜀锦照胡沙”中的“吴罗”指产于吴国的丝绸,“蜀锦”则指蜀国出产的彩锦,均出自我国南方地区;“蜀锦”与“胡沙”相对,指的是锦绣璀璨的中原文化与北方草原民族的胡风文化的对比。这一句通过描绘中原与边疆的壮丽景象,来表现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及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第三句“渔阳正待君还日”,“渔阳”是古地名,位于今北京市南面。这一句的意思是渔阳正在等待您返回的日子。这里的“君”指曾参军,诗人称他为“君”。这句诗既表明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和期盼,又暗示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担当。
第四句“万马群嘶苜蓿花”,“万马”是形容战马众多;“苜蓿花”是一种野草,生长在北方,春季时开黄色小花,常作为牲畜饲料。这句诗描绘了一幅战争即将结束、和平即将到来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国家的深深眷恋。
整首诗通过对曾参军归顺汉朝的情景进行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担当,以及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同时,诗句中也蕴含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命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