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聊寄宿,高阁傍层峦。
树里泉为瀑,山中谷是盘。
近檐疑雨至,欹枕即江干。
月色照还白,云声落更寒。
遥知沾涧筱,仍想湿陂兰。
洒迥飘成雪,翻空激作湍。
珠英真的的,玉佩自珊珊。
折竹相陵浦,听松句曲坛。
山猿惊果坠,乌鹊绕枝单。
客子魂难定,高僧梦正残。
钧天何处曲,流水此中弹。
谁写瑶琴里,清宵一倚阑。
【解析】
此诗为作者在江西云谷寺夜宿时所作,描绘的是一幅幽美宁静的夜景图。前四句是写诗人住宿云谷寺时的所见;中间八句是写夜晚的所闻;后四句是写诗人入梦后的所感。全诗以景起,以境结,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以静衬动,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渲染出一种清幽静谧的境界。
【答案】
译文
夜宿云谷听瀑布泉
东林聊寄宿,高阁傍层峦。
树里泉为瀑,山中谷是盘。
近檐疑雨至,欹枕即江干。
月色照还白,云声落更寒。
遥知沾涧筱,仍想湿陂兰。
洒迥飘成雪,翻空激作湍。
珠英真的的,玉佩自珊珊。
折竹相陵浦,听松句曲坛。
山猿惊果坠,乌鹊绕枝单。
客子魂难定,高僧梦正残。
钧天何处曲,流水此中弹。
谁写瑶琴里,清宵一倚阑。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江西云谷寺夜宿时所作,描绘的是一幅幽美宁静的夜景图。前四句是写诗人住宿云谷寺时的所见;中间八句是写夜晚的所闻;后四句是写诗人入梦后的所感。全诗以景起,以境结,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以静衬动,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渲染出一种清幽静谧的境界。“夜宿云谷”四句点明题旨——夜宿云谷,耳闻山中泉水之潺潺、溪涧之声、鸟鸣鹊叫之声,心旷神怡。这四句从听觉角度着笔,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声音的世界。“树里泉为瀑”,泉水从树林间倾泻而下,汇成了瀑布,水声轰然。“山中谷是盘”,山谷中的水声宛如回旋的波涛,让人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韵味。“近檐疑雨至”,近处听到雨点打在屋檐上的声音,似乎可以闻到雨的气息。“欹枕即江干”,诗人躺在床上就能听到江水的流动,仿佛置身于江边一样。“月色照还白”“云声落更寒”,月光皎洁如洗,云声低吟,更添了一份寂静与冷清。“遥知沾涧筱,仍想湿陂兰。”遥知涧边的小草沾上了露水,仍然想到那池塘边的兰草也沾上了露珠。这两句诗人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洒迥飘成雪,翻空激作湍。”泉水溅起的水花像雪花一样洁白,水流冲刷岩石发出巨大的声响。“珠英真的的”,泉水晶莹剔透,如同珍珠般美丽。“玉佩自珊珊”,泉水叮叮咚咚地流过石缝,发出清脆悦耳的水声。“折竹相陵浦,听松句曲坛”。“折竹”指山中的竹子,它们相互交错地生长在小路上,犹如一道道绿色的屏障。“听松”是指聆听松树下的风声、松涛声等自然之声。“山猿惊果坠,乌鹊绕枝单。”“山猿”指山林间自由活动的猴子。它们看到果实纷纷坠落在地上,都惊恐地四处逃窜。而“乌鹊”则盘旋飞舞于树枝间,独自享受着秋日的美好。“客子魂难定,高僧梦正残。”游客们因被美景吸引而心神不宁,僧人则因思念故乡而无法入眠。这两句写出了游客们和僧人不同的心境。“钧天何处曲,流水此中弹。”天上的乐曲哪里能找到如此美妙的音乐?只有这清澈的流水才奏出了如此悠扬的曲子。这里的“流水”指的是山中流淌的泉水。“谁写瑶琴里,清宵一倚阑。”是谁弹奏着瑶琴,在这宁静的夜晚中陪伴着我呢?这是诗人内心的疑惑与期待。“清宵一倚阑”中的“清宵”指明月当空的夜晚,而“倚阑”则是诗人独自倚靠在栏杆上欣赏美景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