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岁诸郎会,弥天此地逢。
日中蒲馔进,春到苜盘供。
客坐频传斝,僧来独扣钟。
谈诗禅是境,问法性为宗。
三舍吾曾避,双林尚许从。
不须楼百尺,久已拜元龙。

【诗句释义】

献岁诸郎会,弥天此地逢。日中蒲馔进,春到苜盘供。

客坐频传斝,僧来独扣钟。谈诗禅是境,问法性为宗。

三舍吾曾避,双林尚许从。不须楼百尺,久已拜元龙。

【译文】

新年里各位公子聚会,我在此地与诸位相逢。中午时分,蒲团上摆放着食物,盘中盛满了美味佳肴。客人频频举杯传酒,僧人独自敲钟打鼓。我们讨论诗歌的意境,探讨禅宗的真谛,询问佛法的本质是什么。我曾经在三舍躲避过,双林寺仍然允许我去参拜。不需要高高的楼房,我已经拜见过张元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陈伯符应友人之邀而作的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人借题发挥,抒发了作者对于友情的珍视,对于生活情趣的追求,以及对佛理和人生境界的探索思考。

首联“献岁诸郎会,弥天此地逢。”诗人开篇便用“献岁”二字点明新年的节日气氛,紧接着以“诸郎会”表达了对朋友的亲切感和期待之情。在这里,“弥天”一词形容朋友相聚的地方广阔无边、气势磅礴,而“此地逢”则表达了诗人对这次相聚的珍视和欣喜之情。整联诗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对友情的赞美和珍惜之情。

颔联“日中蒲馔进,春到苜盘供。”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宴会中丰盛的美食。“日中蒲馔进”意味着宴会在正午时分开始,而“苜盘供”则描绘出盘中盛满了各种美食的情景。这里,诗人通过描绘食物的色彩、形态和香气等细节,展现了宴会的丰盛和热闹。同时,“进”和“供”两个动词的使用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追求。

颈联“客坐频传斝,僧来独扣钟。”诗人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宴席上的人们和僧侣们的行为。客人频频传酒敬宾,而僧人则独自敲击钟鼓。在这里,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宴会中不同人群的特点和行为。同时,“频传”和“独扣”两个动词的运用也使得诗句更加生动活泼,富有节奏感。

尾联“谈诗禅是境,问法性为宗。”诗人进一步探讨了宴会中的诗意和佛理。在这里,诗人通过对诗与禅的关系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诗意和佛理的深刻理解。同时,“问法性为宗”一句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法本质的思考和探索。

最后两联“三舍吾曾避,双林尚许从。”诗人回忆了自己曾经躲避战乱而选择隐居的生活经历。在这里,“三舍”指的是古代一种房屋的高度标准,而“双林”则是指佛教中的两座树林。诗人通过回忆自己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尚许从”一词也体现了诗人对自己能够继续追求这种生活的信心和决心。

尾联“不须楼百尺,久已拜元龙。”诗人以豪迈的笔调表达了自己对于高远目标的追求和实现的决心。在这里,“不须”表示不必、不要的意思。而“拜元龙”则是比喻自己已经具备了足够的能力和实力去实现这些目标。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充满信心和期待的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