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起,原名张夏,宋代诗人
张夏,字伯起(《四朝闻见录》甲集《张司封庙》)。
仁宗天圣七年(一○二九),为太常博士(《宋会要辑稿》食货三六之二二)。
次年,迁开封府推官(同上书选举一九之九)。
景祐元年(一○三四),以都官员外郎知泗州,寻迁司封员外郎提点京西刑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四)。
旋以工部郎中出使浙江(《宋史》卷九七《河渠志》七)。
生卒年:?-?
伯起,原名张夏,宋代诗人
张夏,字伯起(《四朝闻见录》甲集《张司封庙》)。
仁宗天圣七年(一○二九),为太常博士(《宋会要辑稿》食货三六之二二)。
次年,迁开封府推官(同上书选举一九之九)。
景祐元年(一○三四),以都官员外郎知泗州,寻迁司封员外郎提点京西刑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四)。
旋以工部郎中出使浙江(《宋史》卷九七《河渠志》七)。
生卒年:?-?
藜阁王孙,沙堤介弟,移来彩戟双双。 藜阁:指书房。王孙:指刘禹锡(字梦得),唐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曾任殿中侍御史,世称刘王孙,后官至监察御史。沙堤:指沙堤驿道旁的桥。 沙堤桥是刘禹锡任和州刺史时经过的地方。 功成身退,早撇却炎凉。 功成:指任和州刺史期间,平定叛乱有功。炎凉:指世事变迁。 凌烟阁画像: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而建。在凌烟阁上绘功臣画像。 金谷园:晋代石崇所筑。在洛阳金谷涧畔
这首诗的标题是“千秋岁”,它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下面是我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兰亭初换。 2. 补韨春留半。 玉骨健,银钩变。 衔杯一笑喜,买赋千金贱。 还学易,假年细展床头卷。 泛棹江湖晏。 到处欧群乱。 渔问答,樵吟叹。 余闲天所付,既醉君何怨。 潇洒甚,墨池流出桃源幻。 释义: - “兰亭初换”
苏武慢 咏陶元亮,同华商原 乞食何穷,为农已老,鸿鹄高飞千里。 盈掬黄花,一尊渌酒,烂醉南山画里。 乐天知命,乘化逍遥,那论贤愚五子。 自归来,谢却征书,耻作安刘园绮。 忆前人、百甓宜劳,八州建节,身傍浔阳开士。 细咏荆轲,长怀易水,此岂山林步履。 典午遗墟,中原沉陆,歌哭心迷悲喜。 托闲情,一赋非瑕,我有所思而已。 译文: 苏武慢 咏陶元亮,同华商原 乞食何穷,为农已老,鸿鹄高飞千里。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又名“金缕曲”。 秦园:秦观的园林别墅。 顾伊人:指唐玄宗与杨贵妃。 樽前:酒杯之前。 郢(yǐng)曲:楚地的一种歌曲。 军变:指元兵占领江州的事。江州:即江西九江。 遗叟:被元兵俘虏的老汉。 东来:指元兵从北方东来。 南幸:指元世祖忽必烈南渡到临安(杭州)。 三宫:皇宫。 峰第一:指秦观的号,字公辅。 泉第二:指秦观的号,字少游。 掩春申珠履:掩映春申浦上的珍珠鞋
满庭芳 题菰川草堂 南郭林包,西桥港绕,远山湖上如螺。 村家一带,盈望好田禾。 巧凑门前五柳,凉棚下、豆荚茄窠。 渔船集,斜阳晒网,横棹起清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图。首句“南郭林包”,指的是南面的村庄周围环绕着茂密的树林。第二句“西桥港绕”,描述的是西边的小桥旁有一条曲折的水道。第三句“远山湖上如螺”,则形容远处的山峰倒映在湖面上,仿佛是一只巨大的螺蛳。
【注释】 试灯:元宵节时点上宫中灯火,称为试灯。深深院:深深的庭院。 轻衫换:换上轻薄的衣裳。 不惜:不顾惜。 出前楹:走出屋前。 情脉脉:形容情意深长的样子。 对面银河隔:指夫妻分离,不能相聚。 一刻记春宵:指一晚上的时间。 千金值未高:指金钱虽多,但不如夫妻相聚重要。 【译文】 元宵节那天,我独自走进深深的庭院,精心打扮了一番,把轻衫换成了别的衣服。 我毫不犹豫地走出屋前,迎接郎君
南乡子·北固楼和辛词 对面指扬州,尽日无船风浪愁。回首金陵天已暮,休休。一片降幡出石头。 梗迹任沉浮,不逐渔人下钓钩。草泽英雄曾见否,孙刘。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 1. 对面指扬州:指的是诗人在镇江北固楼上眺望远方的扬州。 2. 尽日无船风浪愁:整天都没有船只经过,伴随着风浪带来的忧愁。 3. 回首金陵天己暮:回头望向西边的金陵(今南京),天色已经暗下来。 4. 休休
【注释】 蓦山溪:词牌名,又名“碧山秋思”、“碧山乐府”。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有两仄韵一平韵。此词前后阕各四句四仄韵一平韵。 尤悔罨(yǎn):地名,在浙江绍兴。刘易台:在浙江杭州。 【译文】 湖上泛舟,白鹭在清朗的白天飞过湖面。 四面环水,红云般的影子扑向青苍的山中。 从这湖上选胜景,最喜爱养鱼的陂池,围杨柳。 阴晴变化,天气骤变,正是黄梅时节。 湖边和林下,有千古流传的名迹。 今日遂良游
【诗句解释】 浪淘沙 登桥:浪淘沙是一种曲调名,这里指的是一首曲子名《浪淘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 行过碧溪湾:走过碧溪湾,意味着经过或抵达了碧溪的尽头。 来望风帆:过来看风吹着的船帆。 晴明今日袖馀寒:晴朗的天气里,衣袖里还残留着些许寒冷。 还是隔年残雪也,半覆青山:还是像隔年的残雪一样,覆盖着青山半边。 征戍几人还:征戍是指驻守边疆的军队。 野哭潸潸:野地里传来阵阵哭泣声。
满江红 寿侯兹泠六十 紫气东来,常管领、兰亭金谷。 交到老、几人君子,岁寒松竹。 指腹尽教容百辈,挥毫奚啻倾千斛。 任纷纷、轻薄少年场,浮云目。 也不跨,扬州鹤。 也不问,中原鹿。 但传经膝下,杜门雌伏。 何氏已推山大小,阮家休问居南北。 倚青藜、缓步映山河,红桥曲。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 紫气东来:传说中祥瑞之气,这里指吉祥的气息从东方升腾而来。 常管领:经常负责管理。 兰亭金谷
宋代诗人张灏,字子文,是四川潼南西北(今属重庆市)人。他生于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卒于宁宗庆元年间(1196—1200年)。 张灏的诗歌作品《罗盏山》是其代表作之一,诗句“道盏原非盏,言罗不是罗。只因山突起,个个尽如螺”描绘了山峰奇特的形状和景色。他的诗作多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个人情感和哲思。在宋代,张灏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受到后人的认可和赞誉
张圆觉是宋朝的诗人。 字圣者,号为张锄柄,出生于福州(今属福建)。他是宋代著名诗人之一,其一生经历了不少传奇和波折。张圆觉在入山采薪时遇到异人得道,弃家卖卜,后来在东禅寺落发为僧,法号圆觉。他行游建安,但因忤逆转运副使马纯而被流放至梅州。尽管命运多舛,张圆觉的诗才却得以充分展现
宋濮州临濮人,字公寿。 张奎弟。 真宗天禧三年进士。 为广安军判官。 历泾原路兵马钤辖、知渭州,累进西上閤门使,改都钤辖屯延州。 屡奏边机军政措置事,数战西夏有功。 官终眉州防御使、徐州总管。 好施轻财,驭军严明,所至有风绩。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