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西北云中郡,大漠苍苍鸟飞尽。
代马风沙远斥边,秦人榆柳因成镇。
纥干迥隔雁门高,句注斜连稒阳近。
何年三筑受降城,单于射牧今谁问。
烽火曾照甘泉宫,幽并亦在胡尘中。
君王抚髀思颇牧,玺书夜册将军功。
山东才人近开府,帷幄运筹似其祖。
绝驱区脱静芦笳,尽日辕门寝鼙鼓。
黄郎任侠二十馀,手持一尺司马书。
西投开府献奇策,分庭愿作诸侯客。
燕郊去骑嘶春草,狐白之裘紫貂帽。
边风二月吹马倒,一川碎石飞如扫。
杨六寨前人迹稀,阴山何处飞狐道。
匕首腰间照雪光,檄成楯鼻不可当。
班生早勒燕然石,归来典秘兰台郎。

诗句:汉家西北云中郡,大漠苍苍鸟飞尽。代马风沙远斥边,秦人榆柳因成镇。纥干迥隔雁门高,句注斜连稒阳近。何年三筑受降城,单于射牧今谁问。

译文:汉朝的西北有一座名为云中郡的地方,那里是一片茫茫的大沙漠。这里的代北马被风沙吹得远去守卫边关,而秦地的杨柳和榆树却成为了边塞的一道风景。雁门关耸立在远处,句注山与阴山相连。何时我们能在那里修建一座城池呢?那时,匈奴人再也无法随意射杀我们的牧民了。

赏析:这首诗以宏大的笔触描绘了边关的壮丽景象和边疆人民的艰苦生活。诗中的“汉家西北云中郡”开篇就点明了地点,紧接着用“大漠苍苍鸟飞尽”来表达边关的辽阔和荒凉。接着,诗人又通过描写代北马、秦地榆柳和雁门关、句注山等景物,勾勒出了一幅边关的壮美画卷。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诗人并没有满足于对边关景色的描绘,而是进一步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他用“何年三筑受降城”来反问,希望有人能够解决这个困扰他们的问题。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匈奴人的描写,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这首诗以宏大的笔触描绘了边关的壮丽景象和边疆人民的艰苦生活,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