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美川坁阻,羁宦岁年积。
感君金石交,绸绣共昕夕。
眷兹鄂渚游,况奉武昌役。
芳馨入楚辞,一奏荆台侧。
【注释】
送徐子与(yù)四首:即《送徐子攸》,共四首。徐子攸,名不详,字子与,唐代诗人。美川坁阻:指长江之水阻隔。羁宦岁年积:指宦游多年。感君金石交:指你与我结下了深厚的友情。绸绣共昕夕:意为绸缪织补到夜以继日。眷兹鄂渚游:意为思念这鄂州(今湖北武昌)的游历。况奉武昌役:指我奉诏前往武昌。芳馨入楚辞:意为你的芬芳之气飘进楚国的诗歌之中。一奏荆台侧:意为你在荆台之侧演奏。荆台,即郢台,在今湖北省江陵县西北,为战国时楚国故都,这里借指武昌。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是作者对友人离别时所写。《文选》卷四十三录此诗,注:“梁元帝萧绎作。”按《南史·梁武帝诸传》,“元帝”即“绎”。这首诗是作者赠别友人徐子与之作。
第一首从“送美川坁阻,羁宦岁年积”起笔,写两人因美川之阻而不得相聚。“羁宦”,谓官游。“岁年积”言岁月已久,表明两人的友谊之深厚。“感君金石交,绸绣共晨夕”两句,写他们之间的情谊之深。“感君”句用李膺故事,见《后汉书·郭太传》。李膺被党锢禁锢多年,他的朋友们都避嫌不与往来。唯独郭林宗与范式,虽受禁锢,却“每有吉凶,辄相过访”(《后汉书·郭太传》)。“感君”句即用此事,表明两人的交往之深。“绸绣”句,用《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令德音音。”“绸绣”喻贤人。“绸绣共晨夕”意谓两人日夜相见,亲密无间。“眷兹鄂渚游,况奉武昌役”两句写徐子与赴京任职,作者对他十分思念。“眷兹鄂渚游”即指他此次赴任之事。“况奉武昌役”即说他这次奉诏出使,去的是武昌。“武昌”,当时属荆州都督府辖区。“芳馨入楚辞,一奏荆台侧”,意思是他的芳香之气,将进入楚国的诗歌之中,他将在荆台之侧奏乐。“荆台”,即上文的郢台,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一奏荆台侧”句即指他在郢台下奏乐。“一奏”二字,极言其奏乐之精妙动听。末句“芳馨入楚辞”,是说他的诗才之美将进入楚国的诗歌之中。“芳馨”即花果之香,这里借喻诗才之美。“入楚辞”即进入楚国的诗歌。“一奏荆台侧”与上句“芳馨入楚辞”相对应,说明他的诗才之美将进入楚国的诗歌之中,而他将在郢台下奏乐。
这首送别诗写得情真意长,感人至深。它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真挚友情以及对其才华的钦佩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