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征江北月,旦见江南山。
倏及新林浦,引领白下门。
龙飞起淮甸,龟食卜洛原。
王屋似钟阜,终南表长安。
休明值嘉运,顾盻逢所欢。
然诺重相许,报答良独难。
将奏都亭记,言向郊扉还。

【注释】宵:指夜晚。

“倏及”三句:忽然来到了新林浦,引领(引领着)白下门。新林浦,即秦淮河入长江的渡口。

“龙飞”二句:龙飞起于淮甸,龟食卜洛原,比喻帝王的兴起与衰落。龙飞,喻指皇帝;龟食卜洛原,指占卜。

“王屋”二句:王屋、钟阜、终南都是长安附近的名山,用它们来比喻帝宫周围的风景。

“休明”二句:国家政治清明,皇帝圣明,所以顾盼之间就遇到了所欢。休明,指国家政治清明;顾盻逢,遇。所欢,意即所爱的人。

“然诺”二句:但是诺言又是多么重要啊!要报答恩德却很困难。然诺,诺言。

“将奏”二句:我准备写一篇《都亭记》,献给皇上。将奏,指献上奏章给皇帝。都亭,汉制,太守治官署在城门外,其内亭为宾馆,供太守往来宾客休息。

【赏析】

此诗是诗人应诏而作。据《唐才子传》卷四记载,开元十三年(725),李白因永王璘谋反案牵连入狱,被流放到夜郎,后遇赦免获释。十四年春至江夏(今湖北武昌),又遇赦归,于是写了此诗向唐肃宗上表自陈:“臣李白见禁系浔阳狱,本欲上书论救,待罪东都……今蒙恩赦放还,臣喜不自胜,但有五心悬悬如登高山,如临深谷,悚惧不足。”这首诗就是他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

首联“宵征江北月,旦见江南山”,以宿留北地和清晨行经江边所见之景起兴。“宵”与“旦”,一指夜晚,一指南方。“江北”“江南”,泛指北方与南方。诗人在北方滞留时,曾从江边经过,对那江水滔滔、波光粼粼的情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又值夜晚,他再次来到这条江边,只见一轮明月高挂在天空,照亮了他行进的道路。当他清晨从南方经过这里时,又见到了苍茫的群山。

颔联“倏及新林浦,引领白下门”,紧承首联而来。新林浦是江水入淮的地方,白下门则是建康城的西门。诗人由眼前所见之景生发联想,想到自己的前途和前程。“倏及”,突然之间;“引领”,意思是引领着他向前看。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前途的关切和不安。

颈联“龙飞起淮甸,龟食卜洛原”,以历史典故进一步抒发感慨。“龙飞”“龟食”,分别出自《晋书·刘毅传》中的两个故事。《晋书》记载说:东晋时期,谢安的弟弟谢玄率军北伐前秦,兵败被俘。苻坚想用计擒拿他,便让人用铁笼把谢玄装起来送到京都建康去。谢玄在铁笼里大骂:“我乃晋朝忠臣,怎能做你们的俘虏?”苻坚问他有什么要求,他又说:“我要见我的故国天子!”苻坚问:“你还想见到什么天子?”他回答:“我只想念见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如果见不到他,我情愿死在你的监狱里!”后来人们便用“龟食”、“龙飞”这两个词语来形容人的死有余辜和人的命运无常。诗人在这里运用这一典故说明自己的处境十分危险。

尾联“王屋似钟阜,终南表长安”,以自然景观作比,进一步抒写情怀。王屋、钟阜都是长安周围的名山。诗人认为这些名山如同钟楼一样高耸,可以俯瞰长安,从而表现出他对长安的眷恋之情。然而,由于朝廷昏庸腐败,奸佞当道,使他不能为国家效力,因此他心中感到十分惆怅。

全诗通过写自己从北方到南方的旅途感受,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政治清明、皇帝圣明的美好愿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报国无门、功业未立的悲愤和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