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根无尘性不染,赟公八十惟真如。
忆公少小出家日,曾以沙弥事太虚。
太虚昔住宝胜院,执巾棒锡参禅观。
海内陈庄此一时,从师亦得陪琴砚。
慈航东渡到长干,天界登堂甘露漙。
楞严圆觉俱妙解,九流遍涉增波澜。
东吴顾老名江左,王陈谢许同文社。
旬日每因支遁留,新诗几为汤休写。
只今最盛秣陵才,半入人天会里来。
东林旧事欣重睹,北山草堂先已开。
彭泽归来陈子野,家风自是清净者。
隐囊纱帽与公谈,长生木瓢劝公把。
流沙西去更何时,五千文字度毗尼。
青天缥缈真人气,东望惟应尹喜知。
沉冥柱下藏室吏,天竺先生伯阳氏。
青牛还候出函关,我欲问之邢太史。
【解析】
- 六根无尘性不染,赟公八十惟真如。“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无尘性不染”是说佛性本无垢,即“空”。 “赟公”是僧人名,“真如”是佛教语,意为真实不变的道理和本性。
- 忆公少小出家日,曾以沙弥事太虚。“沙弥”是对初出家的僧侣的称呼。“太虚”是佛教用语,指宇宙万物的本体。
- 太虚昔住宝胜院,执巾棒锡参禅观。“太虚”指佛法无边、广大无边的意思。 “宝胜”,指佛教中的上乘境界。“棒”“锡”是佛教中修行用具,这里借代指修禅。
- 海内陈庄此一时,从师亦得陪琴砚。“陈庄”指作者的故乡。“从师亦得陪琴砚”指跟随大师学习书法,也得以与朋友一起吟诗作对,切磋书画。
- 慈航东渡到长干,天界登堂甘露漙。“慈航”是佛教语,指佛法的船;“长干”指地名,位于今江苏南京江宁区。“甘露漙”是说佛法滋润万物,如同甘露一样甘甜。
- 楞严圆觉俱妙解,九流遍涉增波澜。“楞严”是佛教语,指佛法经文,也泛指各种学问;“圆觉”是佛教语,指觉悟了一切真理的人。“九流”泛指儒家、道家、法家等各种思想流派。
- 东吴顾老名江左,王陈谢许同文社。“东吴”指南朝梁代的都城建康(今南京市);“顾老”指作者的朋友顾野王;“王陈谢许同文社”指南朝梁代文学社团成员。
- 旬日每因支遁留,新诗几为汤休写。“支遁”即支遁法师,晋朝高僧、文学家、道家思想家,有《逍遥咏》流传于世;“汤休”指作者的朋友汤休,也是一位文学家。
- 只今最盛秣陵才,半入人天会里来。“秣陵”是南京古称,这里是说南京的人才辈出,人才聚集的地方。
- 东林旧事欣重睹,北山草堂先已开。“东林”是佛教用语,指净土宗,是释迦牟尼成道后,在菩提树旁所结的莲花座;“北山”是作者的故乡,这里借指作者的住所。
- 彭泽归来陈子野,家风自是清净者。“彭泽”是作者家乡的地名,这里借指作者本人。“陈子野”指的是南朝齐诗人陈郡谢朓,字玄度,自称“五柳先生”,以“清高”闻名。
- 隐囊纱帽与公谈,长生木瓢劝公把。“隐囊纱帽”指的是隐士的帽子;“长生木瓢”指的是用木头做的酒器。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隐居山林的高士与您交谈,用木瓢给您斟酒助兴。
- 流沙西去更何时,五千文字度毗尼。“流沙”是佛教语,指佛教经典或教义;“毗尼”是佛教术语,指戒律。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流沙河的那边什么时候能回来呢?要度过多少文字才能达到佛法的真谛呢?
- 青天缥缈真人气,东望惟应尹喜知。“青天”是天空的颜色;“真人”是指佛教中悟道成佛的人物,也泛指高尚纯洁的人格。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天空中弥漫着神仙的气息,我向东望去只希望能遇见神仙尹喜。
- 沉冥柱下藏室吏,天竺先生伯阳氏。“沉冥”意思是深沉、幽静;“柱下”是古代官名,此处指太史令;“伯阳先生”是老子姓李名聃的尊号。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深邃宁静的柱下藏着贤明的官吏,天竺寺里有博学多识的先生老子。
- 青牛还候出函关,我欲问之邢太史。“青牛”是神话传说中西王母驾车的神马;“函关”是古代关隘名,在今陕西省洛南县秦岭北麓;“邢太史”指邢邵,东汉末年学者、史学家。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骑着青牛等候在函谷关外,我想向这位邢太史请教一些学问问题。
【赏析】
这是一首赠诗。这首诗以赠友为题材,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颂扬,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友谊和期望之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情感真挚深沉。
首联“六根无尘性不染,赟公八十惟真如。”是说佛性本无垢,即“空”。“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无尘性不染”是说佛性本无垢,即“空”。 “赟公”是僧人名,“真如”是佛教语,意为真实不变的道理和本性。通过赞美僧人的佛性纯真,表达诗人对僧人的尊敬和敬意。
颔联“忆公少小出家日,曾以沙弥事太虚。”“沙弥”是对初出家的僧侣的称呼。“太虚”是佛教用语,指宇宙万物的本体。通过回忆僧人年少时期出家的情景,表达诗人对僧人的怀念和敬爱之情。
颈联“太虚昔住宝胜院,执巾棒锡参禅观。”是说僧人曾经在宝胜院居住过,并经常手持禅杖参拜佛像进行打坐修炼。这里的“宝胜院”和“禅观”分别指寺庙名和修行场所,都是僧人修行的地点。通过赞颂僧人的修行成就和品德修养,表达诗人对僧人的敬佩和敬仰之情。
尾联“流沙西去更何时,五千文字度毗尼。”“流沙”是佛教语,指佛教经典或教义;“毗尼”是佛教术语,指戒律。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流沙河的那边什么时候能回来呢?要度过多少文字才能达到佛法的真谛呢?通过表达诗人对僧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修行道路的担忧和期待,表达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情感真挚深沉。通过赞美僧人的佛性纯真、修行成就和品德修养,表达诗人对僧人的敬仰和敬意。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