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西飞太液双黄鹄,宫前沆漭春波浴。白日寒光飒羽毛,乐府歌之荐嘉福。
刘生兄弟起梁苑,五色衣裳照龙衮。给札承明侍从间,一朝致身未为晚。
忆我酣呼郭隗台,黄金突兀浮云摧。当时骏马不易得,此地悲风千里来。
易水东流过台侧,太行雪片大如席。舞阳勾践安在哉,吴钩洒削芙蓉色。
昨传烽燧到边城,三辅先屯大将营。天山遥夺单于垒,瀚海俱悬属国兵。
刘生岂但文章伯,花卿二子腾骧客。实塞先条汉使书,绕朝独赠秦人策。
入关弃繻谁敢当,门前受谒诸侯王。腰间不插大羽箭,手上何用绿沉枪。
自挥晓日旌旗散,宁遣秋阴鼓角长。三军喜见旄头落,圣人端拱开明堂。
借君千尺如虹笔,长扫妖氛北斗旁。

【译文】

你看不见西飞的黄鹄在太液池中双飞,宫前的春波映照着白日。阳光照耀着羽毛,《乐府诗》赞美它带来嘉福。

刘生兄弟起于梁园,五色衣裳照龙衮。给札承明侍从间,一朝致身未为晚。

想起我在高欢台上大声呼喊:黄金突兀浮云摧。当时骏马不易得,此地悲风吹千里来。

易水向东流过台侧,太行雪片大如席。舞阳勾践安在哉?吴钩洒削芙蓉色。

昨天传烽燧到边城,三辅先屯大将营。天山遥夺单于垒,瀚海俱悬属国兵。

刘生岂但文章伯?花卿二子腾骧客。实塞先条汉使书?绕朝独赠秦人策。

入关弃繻谁敢当?门前受谒诸侯王。腰间不插大羽箭,手上何用绿沉枪。

自挥晓日旌旗散,宁遣秋阴鼓角长?三军喜见旄头落,圣人端拱开明堂。

借君千尺如虹笔,长扫妖氛北斗旁。

【赏析】

此诗当作于天宝十一载(752)冬至十二载(753)初,时杜甫在长安应制科落第归东川,途经华州,作有《送刘十六同东西省郎官入京》、《别刘十八宗武》,又作《送刘少府贬湘阴》。此诗是其中送刘少府之作。刘少府名伯玉,与杜甫同年进士及第。这首诗是送他的一首送别的诗。诗人写送刘少府北上途中所见所闻,表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深厚的感情。

“君不见西飞太液双黄鹄”,首句点题,写自己目送刘少府兄弟乘船离开华州东下。太液池,即昆明池。黄鹄,即鹄。《汉书·武帝纪》记载武帝时,“作建章宫,立太液池,中有蓬莱山,以蓬莱、方丈、瀛洲为之各持神名。”这是说,刘氏兄弟是从京城长安出发的,他们乘坐的是一艘大船,船上有两只天鹅,一只在前面游弋,一只在后随波逐流。这里用“双”字写出两只天鹅,突出它们的高贵。次句点“宫前”。上一句中的“西飞”,指向西飞去;这一句的“东下”,是指向东而下。两处都用一个动词“飞”字,一语双关,既写出了两只天鹅的方向,也表明了时间的早晚。两句连在一起,意思是说:你看那西边的昆明池里,有一对天鹅正在双双地飞去;它们前面是一片春波荡漾的水面,水面映着阳光,显得分外明亮。这四句写景很美,但全不切题。其实,作者在这里是在写刘氏兄弟的装束和他们的威仪。因为只有威仪轩昂的贵族,才能乘大船,驾双鹅,而且还要“给札承明”,也就是要向皇帝进言献策,所以作者才这样写。“宫中好文史,社稷盛贤豪”(《古柏行》),“天下英雄出我辈”(《戏题寄上集贤诸公》),这些诗句都说明杜甫对刘氏兄弟的崇敬之情。

“忆我酣呼郭隗台”,接下去就写刘氏兄弟的抱负了。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回忆起当年郭隗台的时候,那时的黄金堆积得如同云雾一样。”郭隗台,相传战国时期燕昭王即位之后,为了招揽人才,特意筑台于易水之上,并封郭隗为“师”,表示重用人才的意思。《战国策·燕策》说:“因卑官之,位不过六卿,重厚积财赂以招贤士。”郭隗的这番话,后来被概括为著名的“千金市马骨”的故事,成为千古传颂的佳话。《北齐书·文苑传》说:“文宣尝谓群臣曰:‘我常言:若成大事,必依任世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我成就了帝业,一定要依靠世族。这两句话都是说,只要有真才实学之士相助,就可以完成大业。这四句是写刘氏兄弟的抱负和志向。

“当时骏马不易得”,以下四句写自己对刘氏兄弟的祝愿。这四句诗的意思很深刻:“那时候的骏马不容易得到啊!”这四句诗的意思是说:那个时候的骏马不容易得到啊!为什么呢?因为那时候中原还没有统一。这四句话是对唐玄宗的劝勉和忠告,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主张的一种宣传。杜甫认为:唐朝的统一和强大,正是由于有像郭隗这样的贤相辅佐。如果唐玄宗能听进这样的话来,那么天下一定可以统一。“易水东流过台侧”,以下四句是说:易水向东流去,经过太行山。太行山上的积雪像席子那样大。舞阳和勾践在什么地方呢?吴钩洒削的花纹就像芙蓉的颜色一样美丽。这句的意思是说:“易水向东流去,经过太行山。太行山上的积雪像席子那样大。”太行山下的勾践在哪里呢?“吴钩洒削的花纹就像芙蓉的颜色一样美丽”。勾践是春秋末年的一个国君。他听说吴国的势力很强盛,就派范蠡去请求讲和,并送给吴国很多财物作为交换的条件。范蠡回来以后对越王说:我们不如去打吴国。于是越王就发兵攻打吴国。结果大获全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越败吴”。勾践的军队打败了吴国之后,就退守到会稽山,准备等待时机再出击吴国。这时范蠡建议说:“现在吴国的太仓空虚,我们可以趁这个机会进攻吴国。”于是就率领军队去进攻吴国。吴王知道后十分惊恐,连忙请和说:我们愿意称臣,还请您不要进攻我们的都城姑苏(今苏州)。勾践听了范蠡的建议就接受了吴国的求和,然后回师到国内。勾践在回国的路上,看到许多士兵的尸体倒在路边,心里很难过。这时范蠡就对越王说:“现在我们的力气已经用完了。”越王问:为什么这样说呢?范蠡回答说:我们打仗用的是矛和盾。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很富强了,所以用不着这些兵器了。但是老百姓却很穷苦,所以不能不打仗。这就是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勾践听到这话后就听从了范蠡的意见,停止了战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卧薪尝胆”。勾践十年生聚教训,终于等来了灭吴的时机。

“易水东流过台侧”,以下四句是写自己的感受和议论。这四句诗的意思是说:易水向东流去,经过太行山。太行山上的积雪象席子那么大。舞阳和勾践在什么地方呢?吴钩洒削的花纹就像芙蓉的颜色一样美丽。这四句话是对唐明皇的劝勉和忠告,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愿望。

“昨传烽燧到边城”,以下八句是写边关的情况和自己的感想。这八句诗的意思是说:“昨天从边城传来烽火报告说:三辅一带先屯驻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天山远远地挡住了敌人的进攻道路,而瀚海则把敌人远远地隔开了。这几句是描写边关形势和对唐玄宗的期望。这三句话是对唐玄宗的规劝和忠告,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心和希望。

“刘生岂但文章伯?”以下八句是写刘氏兄弟的才华和对自己的期望。这八句诗的意思是说:“刘家兄弟哪里只是文学上的大家?还有花卿的两个儿子也很有名望!”这四句话是对唐玄宗的鼓励和规劝。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对自己政治主张的宣传。杜甫认为:只要国家能够选拔人才,那么天下一定可以统一。因此,他希望唐玄宗能够重视自己的政治主张,从而开创出一个盛世的局面。

“实塞先条汉使书”,以下六句是写自己的希望和感慨。这六句诗的意思是说:实际中边疆的防守措施首先表现在汉朝使臣的身上!绕朝特来赠送秦国的使者。入关放弃战车马匹,诸侯王那里接受奏章。腰间不再插大羽箭,手上不用绿色的盾牌长枪。亲自挥动明亮的旗帜让部队分散开来,难道还能指望秋天阴雨的长枪短炮来抵御敌军吗?三军的将士们都高兴地看到敌人的旗帜落地,圣人端庄地坐在殿堂中开启太平的新局面。借用你的笔势去描绘一幅宏伟壮丽的画卷,长久地扫除妖魔邪气。

这六句诗主要是写自己对国家统一的希望和要求。杜甫认为:只要国家能够重视自己的统一大业,那么就一定可以实现国家统一的目标。因此杜甫希望唐玄宗能够重视自己的政治主张,从而达到统一的目的。

“借君千尺如虹笔”,以下八句是写个人的抱负和希望。这八句诗的意思是说:借用你的千尺长的大笔来书写一部伟大的著作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