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陇西来,托身上林宿。
五步一饮泉,十步一啄粟。
本以能人言,金笼遂羁束。
何如丹凤凰,和鸣岐山阳。
竹实自可饱,梧桐栖高冈。
双音协律吕,五色成文章。
可望不可见,千年复来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杂诗之一,共六首。每句都有注释和赏析,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译文:
鹦鹉陇西来,托身上林宿。(注释:在陇西地方飞来的鹦鹉,落在树上栖息。)
译文:来自陇西的鹦鹉,栖息在树上。
赏析:第一句描绘了一只来自陇西的鹦鹉,在上林苑(古代皇家园林)里找到了栖息的地方。五步一饮泉,十步一啄粟。(注释:每隔五步就有泉水可供饮用,每隔十步就会找到食物。)
译文:每走五步就能喝到泉水,每走十步就能找到食物。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鹦鹉在树上生活的悠闲与舒适。本以能人言,金笼遂羁束。(注释:本来能说话,但是被关在笼子里。)
译文:原本能说话,但因为被囚禁在笼子里。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鹦鹉失去了自由,被迫待在笼中。何如丹凤凰,和鸣岐山阳。(注释:不如那丹凤在岐山之阳和鸣。)
译文:不如那丹凤在岐山之阳和谐鸣叫。
赏析:这里通过比较,赞美了丹凤的高洁、和谐与自由。竹实自可饱,梧桐栖高冈。(注释:竹子的果实自己可以吃饱,而梧桐树则栖息在高高的山冈之上。)
译文:竹子的果实自己可以吃得饱,而梧桐树则栖息在高高的山冈之上。
赏析:这两句反映了鹦鹉和梧桐树各自不同的生存方式和环境适应能力。双音协律吕,五色成文章。(注释:两只鸟的叫声协调一致,颜色丰富多彩。)
译文:两只鸟的叫声协调一致,颜色丰富多彩。
赏析:这里强调了鸟类的美妙歌声和色彩的美丽。可望不可见,千年复来翔。(注释:只能远远望着它们的身影,却无法真正接近。)
译文:只能远远望着它们的身影,却无法真正接近。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生物的向往和对囚禁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鹦鹉的生活状态、环境适应能力和自由与否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束缚的不满。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野生动物的态度和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