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夫决性命,说客驰纵横。
纷其稷下士,谈折徂丘生。
齐有鲁仲连,爵职非所荣。
幼小讽田巴,飞兔蚤已惊。
画皆倜傥策,高节每独行。
何者魏将军,帝秦讲连衡。
时已羁韩魏,力能胁齐荆。
燕赵旦夕下,睥睨巩洛平。
先生气激昂,新垣拜干旌。
从容以唇舌,遂却关西兵。
死欲蹈东海,千金讵辞名。
咄嗟聊城书,逃隐志竟成。
轻世一布衣,沧瀛藐冠缨。
【注释】
鲁仲连:战国时燕国辩士、兵家。
侠夫:指鲁仲连。
说客:指鲁仲连的弟子邹阳等。
稷下士:齐国稷下学宫,是当时许多诸侯国的宾客学者汇聚的地方,这里泛称各国的游士。
徂丘生:春秋时代齐国人陈亢。
齐有:齐国有。
非所荣:不是值得追求的。
幼小:年纪小,年轻时。
田巴:战国时期齐国人。
飞兔:骏马名。传说中日行千里的骏马。
画皆:画笔都。倜傥:豪放不羁。
何者:何人?魏将军:即魏国将领。
帝秦讲连衡:指秦国想与六国讲和联合抗敌的事。
韩魏:韩国和魏国。
巩洛:古地名,今洛阳一带。
先生:鲁仲连自称。
新垣:战国时赵国人,为孟尝君门客。
干旌:插在帽子上的鸡毛,表示忠诚。
从容:镇定自若的样子。
关西兵:函谷关以西的秦军。
聊城书:即《鲁连书》,是鲁仲连给秦王写的一封书信。
逃隐志竟成:终于摆脱了隐居生活,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沧瀛:沧海和瀛洲,泛指远方。
藐冠缨:蔑视冠缨,意思是不把功名利禄放在心上。
【译文】
侠客们决定性命去冒险,说客们纵横驰骋谈天下。
那些稷下学的游士们,他们折服了徂丘的贤人。
齐国有位叫鲁仲连的人,爵位官俸并不值得他留恋。
年轻时就对田巴等人有所讽刺,那骏马飞兔早就使他感到惊奇。
他的画作都表现了高洁的性格,他一生高节独行不受诱惑。
为什么魏将军要与秦王讲和呢?因为那时秦国威胁着韩、魏两国。
当秦国已经能够胁迫齐、荆两国时,燕、赵二邦也早晚会降服。
我鲁仲连心中激荡着激情,新垣的干旗向我招展。
我用镇定的语言,用巧妙的言辞,使秦兵退却。
我要像泰山那样坚定,宁愿死也不能辱没自己的名声。
我写下了《鲁连书》,向秦王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从此我的隐居生涯结束了。
我不再轻看世间的名利,只做一位普通的平民,但我仍怀有宏伟的抱负。
【赏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内容上可分为四段,每段八句。全诗先写鲁仲连之“侠”,再写邹阳之“说”,然后写鲁仲连与诸侯的关系,最后写自己的处境与志向。诗中多次引用历史典故,如“聊城书”、“秦讲连衡”等,并运用比喻、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首联“侠夫决性命,说客驰纵横”。鲁仲连是著名的侠义之士,他不顾生死,为了正义而行动。邹阳则是善于辩论的“说客”,他驰骋于各国之间,游说诸国君主。这两句既点明了鲁仲连和邹阳的身份,也为下文他们的事迹做了铺垫。
颔联“纷其稷下士,谈折徂丘生。”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各国学者聚居的地方,邹阳正是其中的一员。他被鲁仲连折服,成为了他的弟子。这里的“稷下士”指的是各国的学者,而“徂丘生”则是指徂丘国的贤人陈亢。邹阳被折服,是因为他的才华横溢,而陈亢则是因为他的高尚品质。这一联既展现了稷下学宫的繁荣景象,又揭示了邹阳和陈亢的优秀品质。
颈联“齐有鲁仲连,爵职非所荣。”鲁仲连虽然有很高的爵位和官职,但他并不以此为荣。这是因为他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更看重的是为国家谋福利,而非个人得失。这一联既表达了鲁仲连的高尚品质,也为他后来的行动做了铺垫。
尾联“先生气激昂,新垣拜干旌。”这里提到了“先生”指的是鲁仲连,而“新垣”则是指新垣的弟子邹阳。他们二人都是鲁仲连的弟子,也是他的知己好友。邹阳曾经在邹忌的推荐下去拜访过鲁仲连,但却没有见到鲁仲连本人。后来,邹阳在新垣的帮助下见到了鲁仲连,两人相见恨晚,于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一联既表达了两位朋友的深厚情谊,也展现了他们的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
这首诗通过描绘鲁仲连的英勇形象和他的弟子邹阳的聪明才智,展现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纷争与对抗。同时,诗歌中的“聊城书”、“秦讲连衡”等典故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外交关系。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典诗歌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