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蟆蚀明月,玉川欲刳之。
惜无登天梯,涕泗空涟洏。
哀哀卞和玉,恻恻鲁女葵。
桓侯讳其疾,扁鹊乃见疑。
长啸郭林宗,高风邈难追。

【注释】

《古意寄卢省庵吴廷圭二首》:作者在诗前自序,说明这是两首赠给卢省庵和吴廷圭的“古意”诗。“古意”,古体诗,与近体诗不同。“寄”,赠送之意。卢省庵、吴廷圭:都是作者的朋友。卢是字,吴是号。

【赏析】

第一首:“妖蟆蚀明月,玉川欲刳之。”

这两句写月亮被蛤蟆咬食,玉川子想剖开蛤蟆以解恨。

“妖蟆”,蛤蟆;“玉川”,指吕洞宾,唐代道士,人称吕先生,相传他修炼成仙,有神通广大的本领。“欲刳”,即想剖开的意思。

这两句诗运用拟人手法,将蛤蟆拟为害人的妖怪,用“妖蟆”二字,突出了蟾蜍的丑陋可憎,同时表明自己对它的厌恶。

“惜无登天梯,涕泗空洏(huò)”。

这两句说没有登天的梯子,只好痛哭流涕。这句意思是无法报答朋友的厚爱,只有伤心落泪而已。“涕泗”指眼泪。

“长啸郭林宗,高风邈难追”。

郭林宗原籍是太原,后迁居河南温县(今河南省温县),所以又称他作“郭林宗”。他曾任荆州刺史。“长啸”,大声呼叫或长叹。“高风”,高尚的节操和作风,这里借指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邈”,遥远的样子。

这两句说郭林宗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高风仍然可以追寻。

第二首:“哀哀卞和玉,恻恻鲁女葵。”

“哀哀”,形容内心悲痛的样子;“恻恻”,同“恻恻”,形容内心悲切的样子。“卞和玉”,指传说中楚国卞和氏的两个儿子都得到楚文王的赏识,他们先后发现并献上了宝玉璞,但都没有受到重视。后来文王死后,武王即位,又来索宝玉璞。这时,卞和氏的两个儿子都抱着宝玉璞哭于楚山之下,终于使宝玉璞发出宝光。“鲁女葵”,指春秋时鲁国女子孟母三迁教子的故事,孟母三次搬家,最终选择在孟子居住的地方。这两句诗用典,说明作者对两个朋友的怀念之情。

“桓侯讳其疾,扁鹊乃见疑。”“桓侯讳其疾”,指的是齐桓公因为讳疾忌医而耽误了治病时间,最后病入膏肓而死。比喻人因害怕而不敢正视自己的错误。“扁鹊”,传说中的神医,姓秦,名越人。“见疑”,指被怀疑。

这两句用历史事实说明自己对朋友的忧虑和担忧。

“长啸郭林宗,高风邈难追”。“长啸”,大声呼叫;“郭林宗”,指东汉时期著名的隐士郭泰。郭泰为人正直,不慕名利,一生清贫,曾游历于洛阳各地,到处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后来隐居于山东,直到去世。“邈”,遥远的样子。这两句说尽管自己不能像郭林宗那样去追求高尚的品格,但还是希望能追随他的高风,继续做一个清正廉明的好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