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唱斑竹枝,莫歌武溪深。欲渡未渡停我琴,纵情对语兮相知心。
泛安流兮轻舟,春山积翠兮连樛。留同气兮相求,吾与君兮优游。

【注释】

抱琴:抱着琴。待:等待。渡:过河。歌:歌唱。莫唱:不要歌唱。班竹枝:传说楚大夫屈原被贬后,在湘江上弹着琴唱歌:“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后来人们就以“斑竹”代称秋天或悲伤。

武溪深:指武溪水很深。未渡:还没有渡口。停我琴:停止弹奏我的琴。纵情:尽情地、无拘无束地。对语:互相交谈。相知心:彼此了解对方的心意。

泛安流:泛游于清澈的流水中。轻舟:轻快的船。春山:春天的山峦。积翠:积聚着青翠的色彩。连樛(jiū):连续不断。留同气:和同类的人一起。求:寻找。吾与君:《诗经·小雅·鹤鸣》:“我仪图之,维民之章。我仪图之,维民之永。”这里指作者。优游:悠闲自得。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逸生活和志士失意的作品。诗人用典丰富,语言华美,意境清远高旷;而诗中又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抱琴待渡歌”,起调突兀,似不协调,其实正见其奇。“抱琴待渡”四句写诗人欲渡湘水,而因故不能渡,于是便抱着琴坐下来,吟咏着古人的诗句,抒发自己的感慨。“莫唱斑竹枝”,是说不要唱那些悲哀的楚词,这一句有两层意思,一是表明自己不同于屈原那样怀抱忧愤,二是暗示自己要超然脱俗,摆脱世俗的忧愁。“武溪深”,是说湘水很深邃。“未渡”,是说诗人没有找到渡口,不能过湘水。“停我琴”,“纵情对语兮相知心”,是说停下我的琴曲,尽情地交谈啊,彼此了解对方的心意。这四句写出了诗人欲渡而不能的心境和心情。“泛安流兮轻舟”,“春山积翠兮连樛”,“留同气兮相求”,“吾与君兮优游”,是说泛着轻舟在清澈的水面上飘行啊,那春天的山峦一片青翠连绵不断,我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啊,我和你一同逍遥自在地游赏。“留同气兮相求”,是说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啊,相互寻求、相互交往。“吾与君兮优游”是说和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啊,一同悠然自得地游览、游乐。最后一句,诗人用了一个典故。《尚书·益稷》载:帝尧让舜作司徒,舜治理洪水有功,又教之以五典,使百姓各尽其力,舜才把帝位让给尧。帝尧说:“咨汝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尚书·泰誓》载:周武王大会诸侯,纣王派大夫费仲来劝阻武王,武王回答他说:“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室家百工,尚皆曰:‘予惟殷先哲王,京祖来自克宅’,曰‘予闻祝发侧身无讨,尔惟践作……”《诗经·大雅·皇矣》载:文王告诫他的臣子说:“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这三部书都是关于禅让的故事,所以后人常以“禅让”作为贤能君主退位的典故。这里诗人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自己虽被罢黜而心悦诚服,甘于隐居,不再追求什么高位。

此诗以隐逸者的口吻写其隐居生活的闲适。首联两句写他抱琴待渡,欲度湘水而不得;颔联两句写他泛舟湘水之上,畅饮美酒;颈联两句写他寻访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他们一起游玩。末联两句写他以禅让故事为喻,表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华美,意境清远高旷;而诗中又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